我养了一只黑寡妇蜘蛛,算虫子吧,养虫子一定要记得干燥透气,而且必须是很干燥的那种,补水只要很少一点点就可以了,虫子对湿度的感觉是很敏感的,湿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杀死它们,毕竟虫子很小,需要呵护。
我养的是黄粉虫,它们喜群居生活,喜干恶湿,厌恶强光,食谱广泛。黄粉虫能在含水量低于10%的饲料中生存,但湿度太低时其体内水分会过分蒸发,导致生长缓慢。黄粉虫在缺食时,幼虫和成虫都有相互残杀的习性,出现大虫吃小虫、成虫吞食自己的卵、幼虫咬伤虫蛹的现象。黄粉虫能吃各种粮食,油料作物加工的副产品,也吃各种蔬菜叶。幼虫的食性比成虫更广,除吃上述食物外,还吃干鲜桑叶,豆科植物的叶,各种昆虫尸体。当食物缺乏时,会咬食木质饲养箱和垫底的纸片等。小规模养殖可用盆或缸、木箱、纸盒、砖池等作为养殖器具,但要求内壁光滑防逃逸。大规模养殖应实行立体养殖,即在房间内设置框架,制作规格为长0.6 m宽0.45 m高0.15 m的养殖箱,箱底铺设塑料薄膜,将养殖箱架设于框架之上进行养殖,一个养殖箱可养幼虫1万只左右。
作为一个昆虫博士,我觉得养的挺开心。今年6月去火地塘采集自己的好几只活的虫虫,结果在火地塘就死了,特别难过,现在帮着师妹照顾各种蝽蝽,每天就和照顾孩子一样,怕热着,怕饿着,买好了各种新鲜的菜喂它们,洗的特别干净。自己每天过的超级马虎,虫虫照顾的很精细。
我养过大麦虫,它的成虫是步甲虫,大概介乎于大蟑螂和小蟑螂之间,壳很硬,只能爬,不会飞。养大麦虫的乐趣,不在于步甲虫,而在于肉乎乎的大麦虫本身。作为一个普通胆量的女人,从一开始只敢隔着玻璃看,到后来,手上爬上6,7只大麦虫都无所谓,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另外,很实惠的地方是,大麦虫很好吃,尤其是蒜苗炒,经常被第一个吃完。其他的乐趣,大概是看他们繁殖吧,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吃货眼中的收获。
我养虫子不是为了观赏的,是为了喂鸟。养的是黄粉虫,我们这俗称面包虫。每天去集市上捡回来白菜叶,菠菜叶,甘蓝叶……印象里最多就是白菜叶。回来后和爷爷一起洗菜叶,晾干然后放进爬满黄粉虫的大盆里。盆里铺着麸皮,虫子就在麸皮里上下翻滚,吃着菜叶。放进新菜叶的时候就要把旧的蔫了的拿出来。有的虫子变成蛹,变成成虫,爷爷就把它们挑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繁殖了。那时候我还小,只知道盆里的虫子就没有断过。平时我玩虫爷爷都是不管的,但是玩这些过冬的虫子爷爷就会说我了。
饲养南方油葫芦的路过(蟋蟀总科下油葫芦属,分布于不下雪的南方),所以可以认为是一种蟋蟀。我觉得饲养过程中的乐趣在于当你看着虫子从卵中孵出,然后历经九次蜕壳直至最后成虫,有一种成长的惊喜和成就感。南方油葫芦既可以作为斗虫也可以作为鸣虫,我是作为鸣虫饲养,每当晚上闲暇时,一杯茶,一本书(必须历史类,文言尤佳),一盏灯,一个蛐蛐罐,里面放只油葫芦,伴着虫鸣,品茶读书,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惬意和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