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父亲就教育过我,他说“职场上不能交朋友”。
1
大熊是公司里职级很低的老员工,而我只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外包同学。
公司的员工关怀在业内有口皆碑,但我却觉得这位大熊同学和企业文化格格不入。
当时组里没有领导,作为公司较老的员工,职级一直是他心中的痛。所以组长这个位置,他觊觎很久了。
他自视资历颇高,把自己当成是公司的“纪检书记”,什么事情他都要问一句、插一嘴,宛如一条领导的狗——不为别的,只为了和负责人还有HR打小报告。
我和同事都被他打过小报告,离职前还以朋友自居,祝福我以后更好什么的。现在想起他,我心里依然暗骂:我呸!有你这样的同事,我连讨厌你都来不及,你还有脸跟我提朋友?
2
其实朋友是不分行业、种族与年龄的。任何两个人相处久了都会产生感情。你看在美国,歧视这么严重的地方,黑人和白人都有真友谊。在职场之中,同事之间有真友谊很奇怪么?随便搜了一下,发现大家好像都挺有爱的。
3
看了那么多回答,虽然暗自为她们之间的友谊鼓掌,却又为友谊本身感到悲伤。不管在哪里,20多岁的同僚们交友广泛好像挺正常的,然而30岁的时候呢,到了40岁,还在职场中交朋友的,又有多少呢?
我们刚毕业没多久,我们年轻,我们在北上广深漂泊打工,我们下班之后没有什么事,很容易凑到一起去。然而有女朋友、有老婆,甚至有孩子的则不像你我这般,他们的时间大多选择了陪伴,其次也没那么大玩心了。
可见,我们平常说的同事关系也大部分是指同级关系。因为它更像是一起战斗,一起拼搏的战友。
4
同级同事之间关系的本质是竞争与合作,竞争远大于合作。在平时大家没有较大的利益冲突的时候,一般人都会选择和睦相处,因为这样的沟通和相处成本最低。更能满足大家漂泊在外,期盼爱和家一样感觉的原始期望。在这个条件下,大家的表现往往是合作,并其乐融融,甚至是在一起逛街、聚会、游玩、工作上的帮忙和情感上的支持。
但是遇到了升职和加薪,关系就会升级为竞争关系。试想谁会认为自己差,哪个机会应该给别人?加薪和升职都是属于有限的优质资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必人人都想得到吧?既然都想得到,各种手段和方法论都会用出来吧?
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主观上都没法讲公平,客观上也只有胜负之分。这个时候无法讲情义,所以竞争的最后,往往也就没有了情义。
当本质上竞争大于合作,就决定了同级同事关系之间,即使平时亲密无间,最后也会落得一拍两散的局面。所以处理同级同事关系的标准很简单,小事情上互助,大事上请下“黑手”,尽情相互伤害。
反观第一段中的例子,那便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5
上下级关系的同事,一如君王与臣子,其关系的本质就是命令与服从。更何况一个是正式员工,一个是外包呢?
招你进来时就确定了各自的职责,也没什么好冲突的。下级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上级对其所做的结果进行打分。按常理,上级会比下级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资源,试想谁和资源有仇呢?巴不得都想巴结巴结上级,多拿点在上级心里的分数,以获得更多隐性的好处。
但是如果当下级的能力已经威胁到上级的时候,这个关系本质就变成了竞争的关系。只要有竞争就是一定会分出输赢。上级受到挑战当然会有压力,如果上级输了,丢了职位和面子,在这公司接着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所以这种时候,上级什么手段都会上,阴谋阳谋轮番上阵,为的是巩固自己的权威,在乎的是自己的面子。但若是下级输了,最多不过在原位,所以一般下级很愿意卖力做业绩,想凭实力说话。就算彼此相知相识,好的不要不要的,但大家心里也都有一根红线,只要不越界,一切好说。
6
一方面是埋头苦干,一方面是不择手段。在老板面前,两者都是自己的好员工。众所周知的“二八法则”,在衡量老板能力的时候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80%的老板其实没有这个分辨能力,取决的是自己内心对员工的印象值,而不是分辨实际能力。
如果上级因为跟老板接触多,再加上老板获得下级的情况也大多从上级这里获取,所以下级一直在这个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另外20%的老板即使有这个能力,还要考虑团队的稳定性和其它各方面的因素。所以最后往往是上级胜出。
而不同部门之前关系的本质往往是合作,所以要跟别的部门的人相亲相爱,并区别对待。而且尽量往好的地方待,这样就会拥有高效和特权的资源,对自己的名声和实际办事效率有百利而无一害。
7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友情产生。而祖辈父辈说的“职场无友情”,又像是悬在头上的真理一般铭心刻骨。大家觉得职场中会有真的友谊么?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聊聊你的想法。
应该说是没有,只有表面伪装,同行之间更是笑里藏刀,不要说我无情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