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减肥吧高一结束的那个暑假去了趟青岛,发现自己穿泳衣实在是好吃藕,我也想像穿比基尼的那些小姐姐一样身材好。于是高二开始减肥,从110掉到了不到90,基本全靠节食,不过还有长跑,仰卧起坐之类的,但不是很正规的训练。现在体重有反弹,但是只要没有胡吃海塞,体重基本在100左右稳定,对比我163的身高,我自我感觉良好。尽管我脸圆的,但是显得年轻啊_(:з)∠)_毕竟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我可不想做一只白胖白胖的“宝宝”。
影响最大的决定还是高考填志愿吧。了解不足的情况下,报了建筑专业。当时就觉得听着很有意思,还不用学数学,又是什么老四校肯定能找到所谓好工作,哇真好。开学就很痛苦,但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决定的错误。而且没怎么熬夜GPA前10,所以一度天真的以为“虽然很痛苦但很可能我是适合它的”。现在快毕业了了解出路后只想死。然后想转又转不出去(自身勇气和行动力都不足,自己的错),保研继续读肯定只会更痛苦,不知道怎么办走投无路。每天哭。
读大部头导论。我们许多人都是普通人,大学以前生活缺少选择,大学以后忙于奔波肯定缺少时间。很感谢自己在大二认识到这句话,除了挣扎专业前景不好的学业(材料相关),课余时间都用来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了。比如心理学,管理学,数学(从小到大最感兴趣的学科),最近在学习日语中,争取明年拿下N1。看大部头的书籍是了解一门学科的最快捷方法。能基本帮助自己认识这门学科,消除对它的误解,很容易打开自己的世界观。
每天都读点书,读到感觉差不多就停。并非是强迫自己读书,而是每天都有读书的行为,而读到差不多就停,就不会损害读书的乐趣。即便是这样,一周你也能读完一本书,一个月三本书,一年36本。然而知识还只是附带的。重要的是,每天的读书会提升你的自信,充实你的生活,整个人张扬着正能量。这种生活状态才是难能可贵的。
持续写日记。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流水账,而是记录自己有意义的想法。也会记录些读书笔记。隔段时间复查一下,看看自己的生活状态。原本这只是简单的自我表达的总结。没想到在读了心理学书籍之后,在长达十年的日记中反而发现了自己隐藏的心理问题。幸亏发现的早,不然按照我的偏激个性,真可能发生点惨案。
跑步。千万别多想这是个多能坚持的孩子。这只是一个从小体质超级差病殃殃的小孩,父母硬逼着每天早晨7点起床,一跑就是六年。到如今,身体还好,虽然比正常人还要弱些,但是每年冬天不感冒,换季的时候没有大病小灾上天垂怜啊。再加上常跑步能够塑造体型,在这个看颜的时代,我就索性坚持下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