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挺怀念的,那时候过年特别开心,一年就盼着那么几天,有好吃,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当然,还有压岁钱,那时候手机并不是智能机,发个新年祝福都特别慢,那时候,过年有味道,现在年味似乎淡了很多,可能是那时候还小,也可能是,那时候在农村的网络并不怎么发达,过年,一群小孩聚在一起,嘻嘻闹闹。就有一点,出去串门拜年,会被别人问到成绩,要是过年考试没考好,就挺尴尬的。现在没有那么多了。
小时候家里穷,对吃穿玩都充满了期待,因为只有在过年才能买一件新衣服,买一把玩具手枪,再喝饮料吃排骨。最重要是可以和兄弟姐妹一起做游戏,躲猫猫,放炮。觉得烟花是那么漂亮。长大后工作压力大,只想的挣钱,就连现在回答这个问题都是为了几块,甚至几毛钱的答题金。人生没有了期待,过起来就没有了滋味。一切都和钱挂钩,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也是抢红包。
小时候过年,还盼着收压岁钱,正月里去亲戚家出门,可以吃到好的饭菜。盼着家里来客人了,可以跟着吃招待客人剩下的好饭好菜。因为虽然是过年,没有客人来,家里也是不会做好菜的。如今的孩子,平时吃的就是鸡鸭鱼肉,我们小时候喜欢吃的糖果已经不稀奇了,有了电视,有了手机电脑,物质文化生活都是十分丰足。但是,却没有过去过年那种温馨,那种氛围,那种欢乐了。
现在变得更加冷清了,我觉的。相较于之前热闹氛围 ,现在的过年少了一丝丝的欢乐和相互之间的沟通吧。小时候过年在没过年之前就已经感觉到激动会有很多的话题会很多的兴趣会有很多的活动,邻居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串门,相互聊天,儿时的玩伴也是特别多的。所以对过年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激动,因为在那一天可以无所顾忌的玩耍。真是越长大越孤单。
小时候是过年现在是放假,区别大的数不过来,还是说说小时候都有什么吧。新衣服,杀猪,宰羊,压岁钱,鞭炮,烟花,灯笼,串亲戚,灯会,庙会,灯花,敲锣打鼓,舞狮子,划旱船等等,吃的有年糕,糖瓜,这是过年的标志。现在过不过年这些都有,常说的没有年味儿了,其实就是过年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啦。
好吃的东西在年前全部做好,豆腐,粉条豆芽,年糕,折饼呀,基本上都是自家加工的。那时候,这些就算好吃的了。平时吃不到肉,除了八月十五能见点腥,其余时间根本见不到。现在吃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买人家加工好的。烧肉,丸子,鸡,鱼,火腿肠呀,种类就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