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连作。利用当年九月中稻收割后至第二年六月中稻插秧期间的空闲时间,把田块稍加改造后放养一季小龙虾的连作模式。这种模式合理利用了中稻和小龙虾生长的季节特性,打了一个时间差。既不影响稻谷产量,又可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利用了稻田,提高了田块效益。根据我们跟踪调查,开展了虾稻连作的中稻田稻谷不仅不减产,反而每亩可增加稻谷产量40—50㎏,并且小龙虾每亩可创收1000元左右。由于虾稻连作技术含量低,周期短见效快,管理粗放易操作,劳动强度小,投入不大效益高,一直以来就是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的传统主导模式,适合在大面积的冬闲中稻田中连片开展,特别是在那些不能改变田块用途而冬季又抛荒的中稻田。这种模式虾沟一定要挖好,进排水口要栏密实,水草移栽要到位,中稻收割时要高杆收割,注意药物的施用。
林虾间作。杨树生长既要有充足的水分,但又不能使杨树常年浸泡在水中,因此有的栽植杨树的老板会在林间开沟以利滤水。这样做虽说效果不错,但浪费了土地资源。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八宝红旗村扶持宁光鄂在鸡公岸子利用杨树林间空地开挖虾沟养殖小龙虾。宁光鄂承包鸡公岸子100亩低洼田栽植杨树9000根,在我们的指导下利用林间空地开挖虾沟19条,面积40亩。改造工程去年底完工,今春共放虾种4000斤,现龙虾长势喜人,预计可创收50000元。实践证明,林虾间作不仅充分利用了林间空地,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虾沟起到了很好的保水滤水的作用,十分有利于杨树的生长。这种模式虾沟一定要深挖,一般在1.5米左右,关水只能在1—1.2米,以利保水滤水。
小龙虾抗病力较强,在自然水域中不易得病,池塘高密度养殖后,管理不当也易引起疾病的发生,主要纤毛虫病、黑鳃病和出血病。要坚持以防为主,定期使用生石灰(20ppm)全池泼洒,交替使用。小龙虾对农药很敏感,禁用敌百虫、敌杀死等农药,也要防止农田药水大量流入虾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虾苗放养前10-15天,一般每亩水面施猪粪等充分腐熟粪肥100-2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及提供适量的有机碎屑作虾饲料。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鱼和碎肉,3天后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碎肉或配合饲料,待虾苗长至6-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麦子、麸皮、玉米、饼粕等或配合饲料。
要注意池塘条件。养殖小龙虾的池塘不要太深,一般不超过1.5米,池埂要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创造深浅结合、水温各异的水环境,同时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水温,促进小龙虾生长。小龙虾具有较强的掘穴能力和逃跑能力,池埂要压实、夯牢,不能有洞穴,宽度在1.5米以上,四周用石棉瓦等围成防逃设施,特别是进排水口要用双层过滤网,以防破损,造成养殖虾逃逸。新开池塘还要在坡边四周或池埂中间覆盖一层60至80目的聚烯网片。
要注意池塘条件。养殖小龙虾的池塘不要太深,一般不超过1.5米,池埂要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创造深浅结合、水温各异的水环境,同时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水温,促进小龙虾生长。小龙虾具有较强的掘穴能力和逃跑能力,池埂要压实、夯牢,不能有洞穴,宽度在1.5米以上,四周用石棉瓦等围成防逃设施,特别是进排水口要用双层过滤网,以防破损,造成养殖虾逃逸。新开池塘还要在坡边四周或池埂中间覆盖一层60至80目的聚烯网片。
注意栽种水草。许多养殖小龙虾的塘口是渔塘改造而成,没有任何水草,事实上小龙虾同青虾、河蟹一样,同样也需要水草。部分农户养殖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栽种水草。水草既可为小龙虾栖息、脱壳提供隐蔽场所,又可净化水质,增加溶氧,还可为小龙虾提供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饵料,其中最大的好处在于减少小龙虾自相残杀。水草品种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面积占养殖面积的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