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实中国至今仍保留这样的传统。“孝”是孝顺。孝顺父母和长辈,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孝敬是有感恩之心的基础,是慈悲的基础,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所以,有“百善孝为先”之说。“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所以按上述来说从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直呼父母长辈全名。
但是在中西结合的浪潮下,很多人破除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始接受孩子直呼自己的名字,我国目前这种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
同辈分之间没什么忌讳的,我觉得主要在父母长辈上。在古代直呼父母长辈的名字是非常不好的,古代认为是“不孝”。父母长辈会非常的伤心,甚至于对你失望,不管是为了什么,孝当先。不要忘了生你养你的人。但是各人家庭模式各异,不见得人人的家庭都完美,但是在外人面前,还是不要直呼父母名字。
我父亲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但是他也有个毛病比较马虎毛躁,我记得有一次我发现我母亲的眼睛受伤,我就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说是父亲不小心伤到的,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股无名火就起来了,当时就直呼了我父亲的全名,现在想想我绝对自己做的很不对。
欧美家庭的夫妻、父母、子女关系就比较健康,比如子女能够直呼父母的名字,这在中国很多家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在中国,代表新的社会风尚的年轻人正在不断增多,这类年轻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直呼父母长辈的名讳已经在日益增多。
有一位朋友是典型的新时代的90后。她接受孩子在公众场合直呼自己姓名。自己也会直呼父母的名字,主要是高兴时和生气时。高兴的时候吧,父母接受了。生气的时候,父母就忽略了,都去关注“气因何而生了”
我是绝对不会直呼父母的姓名的,也非常介意孩子直呼自己的名字,因为我还是信仰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认为家中应该有大有小,有老有少!所以我觉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直呼父母长辈的名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