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是一座具有篮球传统的城市。从六十年代开始,丹东篮球每年都组织学校,企业,行业以及全市的篮球比赛,形成了良好的篮球环境和传统,润育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到七十年代,丹东的篮球比赛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校,企业,部队,行业,群众参与度极高,不会打篮球的人很少,篮球人口估计有50%以上,每天练球的群众是晨练五六点钟,晚上顶着星星练球比比皆是。学校,企业,机关,部队没有没有篮球场的,其中,学校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学校都有数个篮球场,就这样,很多群众还挤不进篮球场。一年一度的全市篮球比赛盛况,胜过现在CBA的热度,一票难求。每年全国的篮球比赛,丹东是固定的赛场。那时候看篮球比赛是丹东人美餐。七十年代,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扩大,丹东的篮球,推广到农村的村村镇镇,呈现出一派城市农村篮球大发展的局面,从县区,行业,到市里都设有相当于今天的篮球专业队球队,涌现一批群众篮球明星,进入八十年代,又成立了篮球专业的业余体校,到今天丹东篮球,在全国己经名声鹊起,很多著名教练都到丹东遴选队员,涌现出李晓勇,王仕鹏,周鹏,贺天举等一大批著名篮球运动员,其中,李哓勇和王仕鹏仍是中国至今为止的最好的篮球后卫,其水平是今天的明星后卫不可比拟的,在中国篮球发展史上具有很高地位。
大约四十年前,丹东火车站旁边有个灯光球场,露天的,是专业篮球场,每周末都有比赛,参赛队是全市各单位篮球队,每当比赛日,座无虚席,看到好球全场叫好,山呼海啸一般。后来丹东火车站扩建,灯光球场被拆除,但给丹东市留下了篮球基因。
五十多年前,六道沟一带就有一支民间自发组建的篮球队,十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身高都在180以上,球技相当高,常常和驻地解放军、消防队的篮球队竞技,后来这些队员大多都被省队,部队体工队选拔。如今这些人都已经70岁左右。
对于我个人来说的话,因为我也是丹东人,我们那里从小就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而打篮球就是最好考验身体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我们那几乎人人都会打篮球,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被称作篮球第一城的原因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洋政府和伪满洲国时期,安东的蓝球就很有名。商高、工高丶林高的球队都很有名气。屡次夺取省冠军。七十年代初主办过全国青年联赛东北赛区赛事,名燥一时。各大厂矿都有队伍,年年有赛事。
我是丹东人,一天在万隆慢走。看旁边小孩打篮球,一个说迈克尔快传,那个说勒布朗扣篮。还有史蒂芬,拉里。我说你们都是丹东人吗,他们说俺们全是。我明白了是俺们丹东银资撑了NBA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