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少会有人听我扯这么大一段,但是如果你选择听了麻烦你听完,好吗∶
我以前觉得平凡之路蛮好的,结果某软件出来,大街小巷都是 我曾经……而且还要配上那些低俗的视频,一个人发了个视频火了之后就有一群人发一样的,翻唱的一个比一个难听,更讨厌的是梦龙的believer,他们硬要说成笨李白,把这么多好的英文歌通通改成了中文,比如,that girl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更讨厌的翻就翻了,还要说我们中国汉语很强,什么东西都能翻。整个华语乐坛里面全是口水,所有人都认为长得好看,唱歌就好听(不过也有一些很努力比如薛之谦)
如果你自己喜欢的歌,在网上火起来的话,很多人就会认为你喜欢听某音上的歌。整个华语乐坛,我认为已经没有人拯救的来了,对了,还有,古风,我要说一下,把自己打扮成古人的样子,唱一些古风的歌,什么用文言文写歌?,把英文翻成文言文,不会文言文就不要乱翻好吗?他们这样既侮辱,中国的汉字还侮辱了,西方国家的语言,每门语言都是我们值得去尊重的,我一开始下了一个软件,里面的音乐都是∶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不上我吧,后来我就再也没下载过那个软件,当我妈妈在四个月以后再下载,她在看的时候我听到,里面的背景音乐基本没换过,视频也就是这样,一部分是旅游的,一部分是直播,还有一部分就是追星,
在举个例子,复联四一结束,网上全是钢铁侠。
你们自己想想,钢铁侠平时有这么多人关注,我敢打赌fa有关复联四的人里面有一半都是跟风的,他们甚至连漫威宇宙都不清楚,还在网上一直发,什么i love you 3000。有一些人是真心的,但是过多的话而是过了,心生厌倦。自然在现在所听的歌中有一些人是真的好,那个挪威的谁( 名字我一下子不会拼)也是可以的。
总体来说,整个华语乐坛出现了断崖式的空,歌手和听众都有问题,至于改变,我想没有多少人能改变过来,就是这样,谢谢你的聆听
如果一定要说华语音乐,是觉得现在的很多歌算不上华语音乐,只能算是类似于儿歌的作品,也难怪都是一些小学生和初中生追捧。(也许这里会被很多人抨击,但我已经无感了。)
曾经的华语音乐可能很多90后和00后都感受的到,一种被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甚至李宗盛等歌手所占据的时代,和现在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1.最为严重的就是版权问题。
抄袭作品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歌手从曾经想尽办法做出不一样有特色的音乐,逐渐变为现在上传作品只为出名赚流量。音乐只是表达人性(情感,生活态度,叙述故事等等)的一种窗口,不知从何时开始变为了网红手中赚钱的利器。
2.歌手被自己粉丝绕的团团转,已经迷失创作方向。
说到歌手,肯定就会有喜欢听他们歌的粉丝。本来有听众支持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但现在的粉丝过于偏激,不允许其他人对自己的偶像爱豆做出任何负面的评价。这也让很多艺人没有办法正确看待自己的位置,做出不符合目前自己高度的事情,没了创作激情,没了竞争观念。
3.流量成了判断歌手是否优秀的直观依据。
最近周杰伦和蔡徐坤两位艺人打榜事件是这个现象很直接的表现。由于无脑ikun过多,对此就不多做解释,明白人心里应该都懂。
4.做音乐的人很多,但能拿的出手的作品却很少。
“音乐人”这个词现在已经非常常见了,随便点开一个歌手的介绍底下多多少少都会有音乐人这个职业称号。也就是音乐人不再那么稀有了,说的更直白一点其实是“音乐人”这个词已经不能用来形容真心做音乐的人了。现在只要一位艺人会某种乐器,会随便谱谱曲写写词唱唱歌,就能称得上是音乐人,直接导致音乐舞台过度拥挤,甚至发霉长毛。或许现在“是金子就会发光”这种观念抵不过流量明星的一切,埋没的真的有信仰的音乐人,让华语音乐一直停滞不前,也就是相对的退步。
算是从2007年吧,那一年,周杰伦推出《我很忙》的时候,华语乐坛百花齐放的黄金年代逐步画上句点。《我很忙》没有爆红,《青花瓷》意外的“挽救”了整张《我很忙》的人气,同样延续中国风,这首《青花瓷》可谓周杰伦的鼎峰之作,不论是词曲,还是超高的人气,都可以称的上是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鼎峰。也或许是这首歌曲太火了,掩盖了专辑中其它作品的色彩吧,此时的乐坛,即便是天王周杰伦,专辑中也很少出现全部主打的局面了,能做到一半已是万幸。
林俊杰的《西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部分歌迷并不买单《曹操》之后JJ的重大转型之作,铁粉们解释为《西界》过于超前,当时的乐迷可能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也有几分道理。王力宏推出《改变自己》,却并没有改变太多……蔡依林,《特务J》里的钢管舞,你去专辑里的歌曲,有了更多关注度和讨论度……
也许有人觉得是这些创作人遇到“瓶颈”,或者还在持续积淀,但从2007年开始,一切真的变得不同了。原因可能和专辑销量有关,曾经动辄几百万的畅销专辑,如今在网络上免费试听,能卖个几万已是万幸,大部分歌手都赚不到足够的钱匹配他们的辛苦付出。加之2007年前后几年,盗版真的很猖獗,音乐人的付出,几乎都付之东流。后来专心做音乐的人就少了,华语乐坛开始了无限的萎靡,至今。
我记得我前几年春晚听杨坤的《答案》,觉得这歌很好听,应该会火,结果去网上发现根本没人听。前几年赵雷还没火时,听赵雷的《成都》,觉得很好听,推荐给朋友,朋友都表示无感。《抖音》一唱,《答案》火了,满大街都是杨坤的声音。《歌手》一播,《成都》火了,朋友圈全都是翻唱成都的。这让我开始怀疑很多听众听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欣赏,还是为了跟风让自己看起来不落伍。再加上最近的什么“海草海草”,什么“浪漫的巴黎土耳其”之类的,更加让我坚信,这届听众真的不行。
一首歌,第一次听可能觉得不怎么样,但是周围人都在听,不知不觉听得多了,突然发现挺好听的。某天,突然发现有首英文歌和一首很喜欢的中文歌旋律差不多,也挺有感觉的,然后点开歌曲评论,发现之前喜欢的中文歌是翻唱,是首老歌,两位歌手都不在世了,翻唱歌手也是曾经红极一时的人物,有着现在歌手很达到的高度,谈不上很喜欢她,但是心中抱有的是12万分的尊敬,发现这首歌的原创人心中还是有点波澜的,毕竟这么好听的歌原创不是中国歌手。但没失望,后来在古风圈又发现几首好听的中文歌,无意间又听到了日本原创版,本人日语渣,所以日文歌也只能听听旋律,这几首日文歌,怎么说,就是那种光听歌手哼唱的调调,声音起伏,背景旋律,都让人有种灌了鸡汤的感觉。翻唱版,虽说内容都差不多,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同。原唱一开腔,就给我一种惊艳感。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不想写了,结个尾:既然有这么些外国好歌,为什么要将就着喜欢那些神曲呢?关于华语乐坛,即使那么多泥石流顺流而下,但是我也爱过其中几股清流,永远不会对华语乐坛失望,升华总有个过程,我会等。
最恶心的歌,什么去土耳其,还有那个omylove我们结婚吧,应该是同一个歌手吧,曲风一样,歌曲油腻,词毫无内涵,小学生写的。 后面同款 学猫叫,抖音配乐的所有歌听了都想吐,网易各种音乐排行榜前100的歌曲,没有一首想点开。rap能火起来,也确实因为通俗歌没有几首能听的,所以人们想换个胃口,0几年网络原创火爆的时代,丁香花,求佛,老鼠爱大米,香水有毒,等等,以及一些有厂牌的歌手,刀郎,羽泉 水木年华 庞龙,林俊杰,孙燕姿,周杰伦,数都数不过来,百花齐放。当时国内的raper 王波 ep 沙洲之流无人知晓,包括台湾做rap很成熟的,热狗,蛋堡,小人国,颜社团体,在大陆根本就没市场,那时通俗歌好听的太多了,一首香水有毒循环几十遍都不会吐,腻了换其他,回来听又好听,包括王蓉, 爸爸妈妈 这类,好歌真的太多,一个mp3装几百首当下的歌不重复不会腻,现在的歌叫歌吗,开头说的那几首,一个男声细着个嗓子,想憋出温柔磁性的声线,唱出小学生水平写出的词,旋律随便哼编出来的,还能火,华语乐团早都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