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纳兰性德与红楼梦有一定的关系的话,那么个人认为曹雪芹写作《红柳梦》受到纳兰性德的影响比较大。曹雪芹的《红楼梦》很多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纳兰性德,特别是纳兰性德的诗词之中曾经多次的提到了“红楼”纳兰性德的《饮水诗集·别意六首》之三写道:独拥馀香冷不生,残更数尽思腾腾。
《于中好》一阕:别绪如斯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又《减字木兰花》一阕咏新月: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在这三首词中都提到了“红楼”,从这里可以看出“红楼”是纳兰性德比较常用的辞令,可能存在于纳兰性德的生活之中,与后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并且这几首词的风格与宝玉的情思笔调又相吻合,这是认为纳兰性德是贾宝玉的原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说曹雪芹的祖父曾经为纳兰性德的词作作序,纳兰性德也曾经为曹家的亭台题名,曹雪芹自幼就熟读纳兰性德的诗词,所以纳兰性德对曹雪群创作红楼梦影响肯定是非常大的。
总而言之,说贾宝玉的原型就是纳兰性德这件事已经得不到验证了,但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肯定受到纳兰性德的影响很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当时纳兰容若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年过中年,他非常怀念自己故去的妻子,可是又没有人能理解他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孤独之下只好挥笔写下了这首哀婉的词,但他也没想到这首词会流传得这么广,从此之后,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经常出现在很多言情小说中。
倘若读者细细品味这句词,心中肯定会生出和作者一般的心情。纳兰容若的词最大的优势就在这里,他的心境总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每个对爱情有体会的人都能够理解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所以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在后世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怨侣。
其实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词还有下半篇,中间的没有什么故事,但是最后有一句词名叫“比翼连枝当日愿”,说的是每个人在结尾时都会感叹为什么不能比翼双飞呢。这句词不仅是此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很多读者的内心独白,纳兰容若用一个女人的口吻来抒发爱情的多变性,的确是起到了引起读者共鸣的效果。
纳兰性德一生曾娶妻两位,妾室和情人无数。在他众多的情人里,沈宛在纳兰性德的心目中占据着不同寻常的地位,那为何纳兰性德会对沈宛侧目以待,沈宛有何特殊之处呢?
沈宛,是浙江乌程人,清朝的一代才妓。既然能被选为才妓,光凭这点便能够侧面说明沈宛是一位年轻貌美之女子,尤其她还兼具着一定的才情,这就更加难得了。当纳兰性德遇到沈宛的时候,便为之才貌和情怀而深深折服,而作为沈宛来说,她本身也算是身世凄苦之人,虽然身为名妓,外表风光,但内心之凄苦却是旁人所不能言语的,当遇到一位青年才俊,尤其还是有才之人时,这种一见倾心之情就显得更为刻苦铭心,更加难以忘怀。
“曹雪芹的《红楼梦》很多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纳兰性德,特别是纳兰性德的诗词之中曾经多次的提到了“红楼”。红楼”是纳兰性德比较常用的辞令,可能存在于纳兰性德的生活之中,与后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并且这几首词的风格与宝玉的情思笔调又相吻合,这是认为纳兰性德是贾宝玉的原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曹雪芹的祖父曾经为纳兰性德的词作作序,纳兰性德也曾经为曹家的亭台题名,曹雪芹自幼就熟读纳兰性德的诗词,所以纳兰性德对曹雪群创作红楼梦影响肯定是非常大的。”
讨厌所谓的专家考证,没意思,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烟真的是紫色吗?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考证这些有意义吗?
他老婆死了,他很悲伤(不是我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