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答题目的问题,我认为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我是赞同的,我不认为,那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可能也许很多人,对于这样的行为很不理解,但是,我认为一个人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比他为了家庭琐事痛苦的活着会更有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是作家毛姆写的长篇小说。以法国画家高更的平生为素材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生活平凡的斯特里克兰德,突然有一天就放弃了他的家庭,放弃了他的生活,而是去为了艺术生活。这年他经历的无数的困难,经历了贫穷,经历了疾病,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在活着的时候,他的作品没有被世人所接受,但是他死后他的作品却犹如天上罕见的流星一般,绚烂了人们的眼睛,让人们打开了新的艺术世界的大门.
我真的很佩服他这种精神,很佩服他有如此的坚定的毅力,能够做出如此的决定。斯特里克兰德,他是一个天才,他放弃了自己平凡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且去大胆的追求自己心中想要的艺术,他们又被别人的论断所摧毁,当初我看的时候,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非常艰难的书,我认为写的非常的晦涩,非常的难懂,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看下来了,慢慢的慢慢的当我看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我惊异于他的伟大。被他深深的震撼住了.
书的题目是《月亮与六便士》,而斯特里克兰德无疑就是,那天上的明月,他放弃了六便士,而去追逐天上的月亮,我很欣赏这种行为,如果换做是我的话,我想我也会那样做的,人生何其的苦短,能够找到自己,想要奉献出一生的事业,能够照见自己的意义,这本身就很难,当有了这个机会的时候,我相信我也会像他一样,放弃一切,哪怕我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会毅然决然的放弃,而去追逐属于我的那片月亮。身边的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误解,并没有阻挡他追逐艺术的脚步,他远离了所生活的地方去不顾一切的追逐他心中的美,他的作为,他的性格,被人们称作是怪物,但正是这为被称作是怪物的灵魂,在人类的艺术史上,大放光彩,这一切都源于当初他自己的大胆,果敢,不计后果,毫不顾及.
当然有人会说斯特里克兰德他那残忍的天性,,他的肆意妄为,毫不温柔,内心似魔鬼,都让人无法理解,但是我却认为,正是这些让人们无法理解的性格,行为,才使得他有独特的对美的认识,才满足了他的兽性和创作美感的勃勃野心。毛姆说“如果艺术家赋有独特的性格,尽管他有一千个缺点,我也可以原谅。”我也这样认为,艺术大雅之堂,人类精神文明的顶端,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还有什么不能够被原谅被理解的呢。
人生很短,放在历史的年轮中,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如果我们能为人类留下点什么灿烂的东西,或许仅仅是找到了自己能够放下一切的东西,我觉得就应该放手去做,不要在乎世俗人的眼光,他们永远无法理解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我想我们人类终其一生不就是为了能够找到自己最独特的价值吗。
每个人都只看到了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认为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是忘我而不是自私。可以说从他四十岁以后的人生开始都是一段很艰苦的人生。本来他只要做好证券工作,然后安安分分的生活,就能度过一个平凡的一生。可是他却选择了走另一条路,也许是为了追求他心中的梦想,也许是因为被他心中的恶魔,所困,总之他的行为不为人所理解。
书本开头的前十章左右都在介绍着他普通的生活:朝九晚五的工作,然后妻子有时候会找一些文人来到家里。而他就作为一个沉闷的人,在旁边呆着。但不管怎样,生活还是很平坦的。然而有一天,他把家里的东西都安顿好之后,独自前往了伦敦。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妻子托了一位作家去帮忙劝说他回来。妻子以为他是有了新欢,所以才离开了他。然而当妻子得知,他是为了画画这个疯狂的梦想时就选择了放弃劝说。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着平稳的生活,而不是一些看似不真实的理想。可是从来没有人从斯特里克兰的角度来想:这些疯狂的行为多多少少都是因为心里的恶魔不断在滋长,也许这个恶魔就是他的梦想吧。从伦敦开始,他就一直在忘我的画画,外界对他的看法早已不重要。不管生活潦倒也好、旁人漠视也罢,反正他就是要画画,直到找到他心灵的重点为止,以至于他只能不断的追求这个理想的终点。
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旁人多次介入他的生活,他也痛恨自己不时的欲望,可是他仍旧专注于自己的生活。我想他的画作多多少少都是抽象夸张的,我不了解那个时代的艺术是怎样的,只是在读这本书时就可以感受到他的一生是多么的不易,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在乎,就好像只被某个理想所吸引。当他离开伦敦之前,他给作家看了自己画作。在他的画作中:作家能够感受到他一直在努力的表达一些东西、探索一些东西。作家说他就像一个永恒的朝圣者,走向某个也许根本不存在的圣地。几个星期之后,他去了马赛。
在马赛之后他的人生终点站是在一个小岛中度过,在那里他得了麻风。最后当地的人们一直都在回避他,离他们家里远远的。可是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对那块圣地的追求。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还在画画。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最后之作,他要用尽自己的灵魂去作画,以至于他死前一年即使眼睛失明了也依旧如此。难道这是自私吗?我想不是的。他对于自己生命中想要追求的东西一直都在忘我的追寻。至于除此之外的其他事物,不管是爱情也好、疾病也好、旁人的无视也好、又或者即使当别人知道他是天才也好,他都不在乎。甚至最后他让小岛上的妻子答应他在他死后把这件屋子给烧了,因为他的画作就是在墙上制作的。
在书本的最后几章里又回到了开始时的家,作家把他的生活告诉了原先的妻子,只是隐去了小岛上妻子的存在。我觉得这就好像岛的另一边平坦的生活仍旧存在,可是小岛上的他却已经在完成画作后安详的离开了。也许你会觉得他是自私的,可是我更觉得他只是选择了忘我的寻找他生命中的意义罢了。
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俗世。坚持己见,则多方制肘。总之,人世难居。
――夏目漱石
毛姆是一个故事人,他的文字从容不迫,看似只是想将一个故事向你娓娓道来,你可以亦步亦趋地跟随,也可以责无旁贷地跃进,无论你走到了他所经营的哪一个场景,都会情不自禁地沉湎,继而感知到前所未有的触动,如此,方觉这才是人性的如如本然。
如果我将《月亮与六便士》定义为一个殉道者的追梦历程,可能一不小心就落入俗套。因为如今梦想这个词早已不再新鲜,甚至提起都会招来言不由衷的哂笑,人们早已读过泛滥的鸡汤,懂得所有的道理,只能比以往更加清醒更加现实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