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身高遗传也没有绝对普世的定律,成长环境相同的亲姐妹,亲兄弟,身高也有不是非常接近,而错上十来厘米的,特别是父高母矮或母高父矮的家庭,遗传就存在多样性,可能他们的父母属于这种情况,武松恰好遗传了高个子的基因,而武大郎遗传矮个子。
还有,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经历饥饿折磨,其身高会远远小于预测值。武大郎和武松自幼父母双亡,加上武大郎有东西先紧着弟弟吃,挨饿的时候不少。
而且,武大郎卖炊饼,应该是少年甚至童年就开始了,这种卖吃食的小贩的特点就是要凌晨就起来弄食物,才能赶到天亮了就卖给人吃。因此武大郎的夜间睡眠长期不足,也会严重影响生长。
还有一点,武大郎天天挑担子,而且担子很重,从少儿时期就这样,很容易驼背,再度减身高
武松是武大郎一把屎一把尿从小拉扯大的,对武松来说武大郎更像父亲而不是哥哥。武大郎为了养大武松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早起贪黑卖炊饼,把自己的身体累坏了,养出了一个高大威猛的武二郎。正因为如此,武松对暗害哥哥的潘金莲西门庆痛恨不已,把他们掏心挖肺了。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本身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会经过各种匹配,也就是说基因虽然都是父母的,但个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此外,基因突变,营养等也会造成子代的差异。
人类身高也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遗传学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对身高差异的影响更大。身高是典型的多基因遗传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应用,发现和证实了上百个与人类身高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
数量性状具有以下特点:(1). 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性:杂交后代难以明确分组,只能用度量单位进行测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 数量性状的类别:①.严格的连续变异:如人的身高;株高、粒重、产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强度等; ②.准连续变异(Quasi continuous variation):如分蘖数(穗数)、产蛋量、每穗粒数等,但在测量值很大时,每个数值均可能出现,但不会出现有小数点的数字.(2). 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亲本与F1中的数量性状也会出现连续变异的现象。(3). 数量性状由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较多、且容易出现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表达,在不同环境下基因表达的程度可能不同。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瑞典遗传学家Nilsson-Ehle (尼尔逊.埃尔)于1909年对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进行研究后提出多基因假说,经后人的试验得以论证而得到公认。 多基因假说要点:(1).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 (2).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3).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4).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数量性状的深入研究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多基因假说。
现在讨论以武松是武大郎同父母的胞弟为前提,由于身高为多基因决定,可能他们本身遗传自父母的与身高相关的基因不同,若考虑武大郎自幼疼爱武松,将好的予以武松,那他们获得的营养有较大差异,还诸如后天锻炼等因素,造成如此差异是完全符合科学的。即使同卵双胞胎也有后天差异很大的。
1. A 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between 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 and human height in Chinese populatio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December 2010, Vol.37(12):779–785
2. 人类身高的遗传学研究进展-遗传2015年8月 37(8) 741-755
3. Hundreds of variants clustered in genomic loci and biological pathways affect human height. Nature. 2010 Oct 14;467(7317):832-8. doi: 10.1038/nature09410.
真正的武大郎人高马大 还是县太爷 小编不懂历史不要乱发文章
扯啥犊子?武松跟武大郎根本就不在一个时代!武松是名将,武大郎跟潘金莲确实是夫妻,武大郎身高180以上!你这个问题不成立
隔壁姓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