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绿这个名字只是从石色上总结了石头的特色,说明它是一种同艾叶一般翠绿的颜色,有些名字属于“专款专用”,如“掘性都成”、“风门青”等,但有些则各地都有混用,艾叶绿就是其中之一,有产于福建的,有产于浙江的,还有产于辽宁的。更甚者,广东绿也有人称为艾叶绿。我们先来说一下“广绿”。广绿从质地上说是比较通灵温润的,颜色也较翠绿可爱,但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发干”,总要有油和蜡陪着才行,否则就要“不堪人目”。寿山艾叶绿和青田艾叶绿也不错,但比起辽宁产老种艾叶绿来说,又要逊一筹了。行家们都知道,艾叶绿是一个很名贵的石品,除了质地的温透精绝之外,它的艳色很使人刮目相看。毕竟,石中绿色少,而艾叶绿的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无怪人们如此厚爱,许以重价。应该说,辽宁产艾叶绿确可称“最上品”了。有人曾从琉璃厂购到一个辽宁产艾叶绿烟壶,不管在灯光下或日光下,均美丽异常,价钱仅45元。这种原因主要是标价者有一种固有的陈旧观念:为壶之石不标高价。但是如果破了此壶,改成两枚小章拿到市场怕不止一两千元了,因为其成色较店中七八百元的强多了。普通艾绿已很可贵,如果杂色少,有一定冻化程度,那么价值更高了。此品种产出无规律,无准确产出矿脉,极少产出,故收藏者,多只闻其名而不谋其面。
艾叶绿产于福建、浙江、辽宁,石色如同艾叶般翠绿。艾叶绿是名贵上品,除质地温透精绝外,它的颜色更是浓艳鲜嫩,翠绿无比。辽宁产的艾叶绿是“最上品”。艾叶绿是闻名遐尔的寿山石中最为稀有和珍贵的品种,被人誉为"寿山三宝"之一。由于它色如艾叶般青翠嫩绿,质又细腻温润、脂凝通灵、莹洁无类,而被人视为珍品、神品特征,肉中闪烁着银色金属沙点,油润厚重,具有六德特点。
艾叶绿,不透明至微透明,所见一般为黄绿色,深绿色如同艾叶者很少,最为珍贵。此品种产出无规律,无准确产出矿脉,极少产出,故收藏者,多只闻其名而不谋其面。
明朝倍受官宦珍爱的软宝石,与老艾叶颜色相仿,价值不低于田黄石。以入印为主,亦有小把件,产于辽宁的称老坑,浙江青田和福建寿山亦有少量出现,称为新坑。
图片中的山子系老坑艾叶绿,包浆浑厚,老气毕显,石质较软,在阳光下略透明,呈现出一汪浓绿,中间有分布均匀的白色点状结构,局部分布点片状艳绿色,为山子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艾叶绿石出产于黄巢矿脉的理由是,这个矿区相距寿山村十数里,历史上出产了不少党洋绿、鸭雄绿等上乘冻石,细腻洁润,透明度强。因为村民认为黄巢山是党洋村的“风水之山”,不能破坏,禁止开采,所以清朝以后这个矿洞绝产,以至此后很难见到所传之艾叶绿石。
古时寿山石的品种较少,清朝之前尚未分类,文人雅士多以色泽来区分石种。由于交通不便,当时的文人很难上寿山矿区考察,对矿洞的具体位置不可能明确详尽,所以对于“五花石坑”在哪里已没有考证的必要。艾叶绿石在明代之前,能称第一,可见其质地与色泽必属上乘。然而就月尾石总的品质而言,与其他寿山石相比,品位只能居于中等,除非古时月尾洞曾出产过特别的好石,否则要称第一的可能性很小。历史上黄巢矿脉确系出产了不少上乘的党洋石,而色如老艾叶之石无实物传世。所以,认为艾叶绿出产于月尾山或黄巢山者都未有足证。现在人将月尾绿中色泽如艾叶者称为“艾叶绿”,为了与古时的“艾绿”有别,应称之为“艾叶绿月尾石”为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