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dog meat),又叫“香肉”、“地羊”、“白狗”、“沛县肉”、“樊哙肉”,有至尊肾宝美誉,口感细嫩,肉质密,饱满。在粤语地区也叫“三六香肉”。狗肉,在中国某些地区,又叫“香肉”或“地羊”。
它在所有的家养动物中历史最早,是从狼驯化而来的,狼驯化为狗,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我国民间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民间还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的谚语。由于狗肉闻起来气味醇厚。芳香四溢,所以又叫香肉。
《礼记·王制》中的燕飨之礼“一献之礼既毕,皆坐而饮酒,以至于醉,其牲用狗……”;
《周礼·天官冢宰》以及《周礼·天官·食医》中皆载“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而《礼记》中记载的周代宫廷佳肴“八珍”中的“肝膋”,则完全就是以狗肝为原料的。秦汉时期吃狗肉风气极普遍,张采亮《中国风俗史》中说汉代人“喜食犬,故屠狗之事,豪杰亦为之。”贾谊《盐铁论·散不足》提到,“今富者祈名岳,……中者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杀羊狗……。”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七发》“※牛之腴,菜以蒲笋。肥狗之和,冒以山肤”等等。而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亦云“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之。”俗语“伏羊冬狗”(可俺们家所在的湖南长沙,说的是“冬羊伏狗”),即说狗肉宜在秋冬进食。
《礼记·月令》中有“孟秋之月……,天子食麻与犬”,“仲秋之月……天子以犬尝麻,先荐寝庙”,即言天子也只有在秋季祭祀时,才与群臣分享狗肉。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九月勿食犬,伤神”之说与元人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犬肉味咸……九月不宜食之,令人损神”义同。
砂锅焖狗肉
砂锅焖狗肉
原料:狗后腿肉500克,薄
荷100克,白糖10克,干辣椒25克,白酒10毫升,葱10克,姜10克,大料6克,草果10克,花椒粒2克,精盐20克,菜子油120克,酱油20克,肉汤150克。
制法:将狗肉切成4厘米见方块,用清水漂洗2次,控干水分,将薄荷洗净,摘取嫩尖。炒锅上火,注入菜子油,烧至7成熟,下草果、大料、花椒、白糖、盐、干辣椒段、葱、姜、酱油,下狗肉煸炒20分钟,注入肉汤,烧开后倒入砂锅。将沙锅上火,把白酒分两次加入,改用小火,焖约1小时,汤汁收稠时,放上薄荷,连同沙锅上桌。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不举等症。
适宜人群
一般人皆可食用
适于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数、浮肿、耳聋、阳痿、脘腹胀满、腹部冷痛者食用;
2. 凡患感冒、发热、腹泻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患者不宜食用;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
狗肉不能和鲤鱼一起吃:鲤鱼气味甘平,利水下气。除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外,还有十几种游离氨基酸及组织蛋白酶。与狗肉同食,不仅二者营养功能不同,而且因为二者生化反应极为复杂,可能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所以不适合一起吃。
狗肉不能和茶一起吃: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产生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吃完狗肉后不
宜立即喝茶。
狗肉不能和大蒜一起吃:由于大蒜的挥发性物质可抑制胃液分泌,而狗肉性热,所以吃狗肉时若大量食用新鲜大蒜,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也不利于狗肉的消化吸收,因此吃狗肉时不应大量食用新鲜大蒜,但若是狗肉炒大蒜、青蒜或蒜苗则无需顾忌。
孕妇禁食狗肉(民间说法)
不太理解键盘侠的心理,咒骂有用,那世界就没有坏人了,有能力的人会去改变世界,废物只会骂骂咧咧
狗肉不能吃,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请不要去伤害他们,特别是流浪狗,它们生存下来很不容易!
好文章 狗肉就应该怎么吃 等到哪天人们不吃牛肉的时候 我再爱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