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植被的改变加剧了温室效应。我们要从地球系统的能量平衡说起:地球所有能量的来源是太阳释放的短波辐射,到达地球后,一部分被地表(或大气层)反射(或散射)到宇宙中,一部分被地表吸收。通俗地说,就是地球晒了太阳就热了。然后地表升温后会对外放出长波辐射,(知道热成像吧,就是“有温度”的物体都对外放热),放出的长波辐射一部分直接就散逸到太空中了,一部分就被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然后大气层就被加热。之后就类似了,大气被加热后也放出长波辐射,一部分散逸到外太空,另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重新加热地面,是为“温室效应”试想,如果没有温室效应,那么当太阳下山后,气温就会骤降。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就是因为没有大气层,导致它夜半球平均温度只有-160摄氏度左右(110K),而日半球却能达到400多度(700K)。如果没有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地球的平均温度可能也只有-15度,并不适合生存。接下来我们说说地球系统的碳平衡: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水蒸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以及其他痕量气体等。在自然界中,种种气体的含量由于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而保持相对恒定的量。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规模地使用化石燃料,将封存在地下(海底)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而自然界来不及“消化”如此大量的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因此,大气层吸收的长波辐射更多了,放出的也更多了,对地表的加热也就更多了。这就是现在我们讨论的全球变暖的基本原理。
气候变暖是客观事实,但是多大程度上由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引起的,还没有定量的结论。不过温室气体和气温的增加是有很密切的相关关系。大家(包括IPCC)所说的气候变暖,其指标绝大多数指的是全球平均气温。首先,大家要知道,气候是受大环境、区域、小生境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了,比如山、河、风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平均气温代表的是平均水平,其计算方法不能代表所有真实的情况。(这个情况请参考XXXX公司平均工资XXXX元,或XX市平均工资XXXX元,而你却月月光的悲剧,所以气候变化有一个总体的趋势,但是,季节有差异、区域有差异。甚至,在某些区域的某些时间,会有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很多SCI都指出了这一观点)。
全球变暖本身是气候变化过程的一部分,我们当前正处在上一个冰川期的后期,本身就有自然升温的趋势。根据IPCC的报告,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随着工业革命之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激增,全球升温趋势明显加速。诚然,我们不能就此断定全球变暖一定是由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引起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这也是当前低碳减排成为世界发展主流的原因。 在此我要反驳一下楼上的观点~~这个并不是简单的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下的有一个陷阱,实际上,在当今的气候谈判中,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极大的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