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这位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从事于弘扬与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事业,并取得了广泛和卓越的成就。关于他的生平,我们了解得实在太少,甚至连他的生卒年月也难以详考。只知道他大约生活在公元一世纪中叶至二世纪初,早于马融(78-166)而晚于贾逵(29-101)。公元一二一年(汉安帝建光元年),其子许冲上表时,许慎犹老病在牀,估计其年岁当已八十以上,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许慎字叔重,由于他生于召陵,故人称「许召陵」;曾任洨县长,故人称「许洨长」;又曾任南阁祭酒,故人又称「许祭酒」。他是古文经学大师贾逵的弟子。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一书中,多次引证贾逵的见解,都称「贾侍中」而不称名,以示对老师的尊重。许慎曾长时期从事经学的整理研究,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当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给予极高的评价与推崇。可惜的是,他的著作《五经异义》及《孝经古文说》均已亡佚。汉代崇尚学术,经学鼎盛一时,设博士之官,以鼓励对经学的整理与研究,能通一经,即可立爲博士。所谓「经学」,就是对先秦经典文献的研究与整理。当时人们认爲,六经皆出于孔子。由于《乐》经早已亡佚,就剩下《诗》、《书》、《易》、《礼》、《春秋》这五经了。至于后来的「十三经」,是将《礼》扩展成爲《仪礼》、《周礼》、《礼记》,统称爲「三礼」;将《春秋》的「三传」,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也列爲经;再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就成爲「十三经」。
他的工作有很大一方面是建立在上古文献极大损失上,正如司马迁的史记,如果上古文献能够保存,司马迁的工作现在看起来可能也没什么。历史上以一人之力做字典也有不少,但是声名不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时代文献太多。但是就目前文字学发展来看,你要真把他奉为圭臬,你就过分了。就文字学本身来说,说文解字有很多错误,拨乱反正的工作现在都没有完成。许慎的文字理论,正如司马迁的历史理论,现在有很多值得斟酌之处。他的六书说现在看起来问题很多,也正是由于他的权威地位,六书现在还在很多业余文字学爱好者那里有市场;他对字的本义解说上很多错误,现在还有很多误导,尤其是一些象形字,他的解释基本是错误的;他的一些理论,比如省形,现在看起来也有问题。
许慎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他的《说文解字》至今仍是今人研究汉字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书。至于他的看法我们怎么看我们说,他的看法是有局限性的。研究汉字的本义当然要从汉字最初的形体出发,形体和文献考证相结合。今人是通过甲骨文来推断,而许子是通过小篆。不知是不是因为“焚书坑儒”看不到甲骨文的缘故。比如“为”字,许慎通过分析小篆字形,宣布这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母猴;然而今人分析甲骨文发现这是一个人牵着一头象,“役象以助劳”。《说文解字》写与两千多年前,虽然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人们也不断发现其中的错误,但作为最早的系统研究汉字本身的著作,它仍然拥有巨大的价值,尤其是其中收录的一些早已散轶的古书中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