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茶客千千万,饮者独爱茉莉香。茉莉又名“莫离”,西汉时自印度传入福州,北宋年间,花茶的保健作用被充分认识,福州茉莉花茶因此诞生。到了清朝咸丰帝时期,福州茉莉花茶逐渐成为贡茶。虽然茉莉花茶产自福州,但却流行在北方,北方人对其情有独钟。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茉莉花茶是用茉莉花薰出来的,那么,花的香气是怎么进入到茶叶里的?窨制花茶又有哪些讲究呢?为此,小编现在就为您解密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中的那些讲究。
茉莉花茶不仅好喝,而且价格非常实惠。一般的茉莉花茶一两也就十几、二十块钱。更便宜的还有三五块钱一两。别看价格亲民,茉莉花茶却是茶叶行里制作时间最长的茶。高档的茉莉花茶是用清明前的绿茶做茶坯,用伏天最热时候的茉莉花窨制而成的,天气越热,茉莉花的花粉浓度越高,采摘茉莉鲜花要求必须是晴天三日以上的。因为生产时间跨了两个季节,因此茉莉花茶制成一般需要五六个月。
张一元所有的茉莉花茶品种,茶坯都是选用春茶加工而成。春茶内质好,内含物丰富,只有选用春茶原料才能体现出“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张一元茉莉花茶的特色。张一元茉莉花茶的窨制环节工艺很讲究,茉莉花要选用夏至到处暑之间的伏花进行加工生产。并不是这个时间段的茉莉花都可以,要选用含苞待放的成熟花蕾,而且对花蕾的质量还有众多要求。用来窨花的花蕾,要色泽已由青白转变为洁白的;要饱满,花冠筒已抽长的;再有就是花萼由于花冠筒的抽长而不接触花冠的。鲜花采摘的时间也有要求,要午后采摘,午后采摘的茉莉花水分低,花粉浓度高。
茉莉花茶茶坯备好了,茉莉鲜花也采收入库了,就要进行花茶窨制的准备环节,能喝上花香悠绵的茉莉花茶,要经过采茶、制坯、茉莉花的采收、筛花精选、茉莉花的养护、茶花拌和、通花、起花、烘干等近15个工序,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窨制环节。
说到张一元的窨制工艺,那可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这种工艺可以让茶、花的味道能合二为一的。在茉莉花和茶坯都准备好后,就要利用其生物特点来制作花茶了,而这个制作过程是利用茉莉花的吐香特性及茶坯的吸香特性。花朵开放才吐香,不开不香,因此必须在茉莉花开放时使茶叶充分吸收它的香气。茉莉花是入夜开放吐香,所以一般花茶生产的窨花环节都是在晚上。根据茉莉花吐香的特性,待茉莉花养护成熟即将开放时,与茶叶拌和在一起,再根据当天窨制车间的温度湿度决定通花的时间,茶花拌和,再通花,再拌和,反复要五六次,等到茉莉花的香气几乎吐尽了,马上起花,筛出茉莉花,把因吸收茉莉花的香气和水分而变湿的茶坯迅速烘干,防止茶坯在温度、湿度过高的条件下继续氧化,影响成品茶的品质。这个过程叫一个窨次,一般一个窨次的时间从前一天20时左右到第二天8时左右,一个窨次下来需要12个小时左右。张一元市场销售的五六十元一斤的花茶要五到六窨次,像张一元金茗眉这样的高档花茶要做到九窨次以上。
根据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几十种香料茶,经过时代变革,被淘汰掉多种花,只剩下五六种,茉莉花占比96%,茉莉花茶由此兴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商品化,清朝时期大量商品化。
慈禧太后对茉莉花有特殊的偏爱,慈禧认为自己肤如凝脂、肌如皓雪,于是规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国使节和其夫人到中国时,慈禧就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礼品送给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权的几十年间,茉莉花一度被认为是"国花"。
1856年至1886年,茶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到44%,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
1866年5月30日,英国快速帆船"羚羊"号与"塔平"号等5艘帆船同时从福州马尾出发,开展一场福州到英国的茶叶运输竞赛,用99天时间到达英国的里程。"塔平"号仅以早到20分钟而赢得胜利,福州到欧洲的距离从270天缩短到100天,使新鲜优质的中国茶叶到欧洲成为可能。
1866年后,福州茉莉花茶开始大量出口到欧洲。
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埠昌茶厂,福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1884年马江海战后,福州港提高茶叶税收50%,以此增加收入用于建造新船。1885年到1886年间到达英国的福州茶叶质量低劣,与之前英国人不愿意喝的印度红茶相比缺乏优势,被其取代。
1889年,福州出口红茶下降40%,只剩下特殊茶种如茉莉花和乌龙茶仍为世界出口最多,印度取代福州世界最大茶港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福建出现大量其它品类茶种,加之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垄断和茶叶价格的恶性竞争,福州茉莉花茶企业从当时的5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三四十家。
茉莉性喜光忌荫、喜温畏寒、喜湿怕涝,适宜在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平均气温在20℃~40℃,土壤持水量在60%~80%的条件下生长。
由于茉莉花茶制作要求茉莉鲜花采摘后当晚付制,因此茉莉花茶的产区分布需交通便利、紧邻茉莉花产地。福州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山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日照短,多散射光,云雾缭绕,十分利于种茶树;盆地中心的冲积平原为沙壤土,肥力高,水份足,扦插茉莉易成活,昼夜温差大使茉莉花品质好,在福州形成"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种植格局[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