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二遍才明白其实只有佛学的表象,其本质依旧是人生与命运的思考。“欲望”、“轮回”与“救赎”的主题本来便是老金的专用。幼年和尚用石头去绑鱼、蛙、蛇结果被老和尚用同样的方式绑住了自己,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于“杀生”的惩罚,其实是老和尚在教小和尚学习如何去自我救赎;少年和尚与女施主发生了关系,也全在老和尚的预料之内,同时正是老和尚治好女施主重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这里也没有对与错的区别、没有佛教观念的束缚;小和尚为女子离开佛家仿佛更脱离了一般的佛教伦理。老金是要更深刻地探讨潜隐于人性内部的纠结与反复:柔弱与刚强,敦厚与暴戾,平和与偏执,善良与邪恶。在整体的叙事进程中偏离原有的“立地成佛”的故事原型,而更侧重以叙事变奏暗示人性较量的艰难与曲折。
与蔡明亮一样,“水”依旧是老金的主要使用意象。首先从场景的选择就可见一斑。一大片被群山包围的湖水,虽然与老金以往片子中蕴含无数能量的海水略有不同,但仍然有毫不逊色的震撼之感。场景的安排非常有意思,一间小寺庙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水”是欲念的象征,佛家讲求无欲无求,但老金的安排显然在暗示,欲念是人的本能,任何东西都无法关住它。年轻和尚喜欢进入水中游泳撒欢,在面对少女施主的时候也是用游泳的方式发泄体能和欲望,在与少女偷偷上山野合的途中,水涨没了道路,欲望喷薄而发。而历经世事的老和尚从来懂得控制好自己与水的距离,不会轻易逾越。
《春夏秋冬又一春》在镜头上的清新风格,故事上不再大量描写黑暗故事,只在片头片尾处做了一个段落,性爱镜头干净利落,使影片在影迷中大获好评,大家反复分析着电影中的禅意及其背后内涵。如果就这个方面而言,它要略逊色于《空房间》。在布景地点故事上,略显刻意,不如《空房间》那么自然、市井化。而结局处,无言的轮回,更令人悚然一惊,小孩子的行为甚于男主角小时候的所作所为,而这一次,年老的大师不再默默观察小孩子了,他的所有行为不会有人知晓。这是否意味着,人性之恶,无法通过教化、进化而改变?
甚至于佛教所称的轮回,都只是一种绝望的重复?这令我感觉沉重。而《空房间》则完全相反,假如阅读到这个地方的你,看过影片,应有印象。结尾以一男一女站在体重秤上,而秤上的数字只是一个成年女性的重量,全片结束。那温暖的早晨阳光,一直照耀到观众的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个十分温暖的爱情故事,其中饱含的禅意,也是这样轻盈地流入观众的心中。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回归到东亚内核的:寺庙、和尚、隐秘禁忌的性、善恶、轮回。故事一贯的寡言,导演有意使观众的注意力大量地集中在画面上。正如《坏小子》中的男主角一样,是个哑巴。金基德的电影多数时候也是个“哑巴”。
它面容丰富广阔,看似与世隔绝的一间小屋,与我们生活毫无关联的和尚(大街上看不见,必须跑到山上的寺庙才会遇见的),演化成凡尘中你我他的故事。从这个角度而言,金基德真是一个天才,他的内心世界太广阔了,语言是跟不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