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一生说过很多话。也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过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结果中国的儿童教育家们就记住了这一句话。到了郑渊洁这一代,此话已经被推论到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我不知道没有知识的人能想象出什么东西。伯克利的心理学教授 Alison Gopnik 最近的新书 The Philosophical Baby ,介绍了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以后,儿童的想象力才成为可能。人能想象自己在天上飞,是因为看到鸟在天上飞。我们可以比较30年前的科幻电影和现在的科幻电影,同样是描写数百年之后的未来世界,哪个描写得更像?显然是现在。有一个古老的科幻电影里,主人公要打视频电话,结果居然需要用一只手拿着个听筒。在那些老的科幻电影中,未来世界的飞船控制室里面布满了各种键盘和指示灯,而现在的电影里全是超大超薄外加透明的触摸屏。你不在现实生活中给他们发明一个触摸屏,这帮专门负责想象的电影制作人就忘不了键盘。孔庆东曾经有一个论点,中国古代的神侠小说也不少,但是“暗器”却几乎没有出现;而现在的武打书里面本本都有暗器。为什么古人想象不到暗器?因为暗器是近代小说家受到手枪的启发想象出来的。没有知识,让你随便想你都想不到。
创造力这东西非常潜意识化, 就是灵感. 来了你挡不了, 去了你留不住. 有时候我作完一首曲, 回头去分析的时候, 怎么都想不起当时脑袋里怎么想到的旋律了. 再要我从头来一遍我说不定就写一首完全不同的旋律. 理论则是主观意识化的.理论不是天生有的, 是分析创造物总结出来的. 靠理论来创造只能复制, 想创新很难. 但是理论提供很很扎实的基础. 通过理论的学习, 把conscious的东西强化进subconscious, 创造的时候就顺手拈来挥洒自如了. 创造的时候, 如果想创新, 是不能想理论的. 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觉, 也相信理论赋予你的能力. 一个人真正的个性全隐藏在他的潜意识里. 意识是用来模仿, 学习, 控制和保护的。
乐理不会束缚音乐人的创造力,而是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音乐人提供创造力!没有一个真正的作曲家不是音乐理论大师的。当然半瓶醋的乐理水平不但会束缚创造力,还会毁掉创造力! 音乐创作是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有机高超的融合,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创造,没有乐理知识的创造是不存在的。奉劝有志音乐创作的人,不要偷懒,学好乐理吧!另外,不要把乐理肤浅地理解为音乐基础理论;高级和声,调性与非调性对位,高级曲式学,配器,泛调性,多调性,无调性作曲技术,尤其是中国音乐理论——调式,节奏,旋律,乐器法等等都属于乐理——音乐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