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图的理解
构图一词在英文中为“composition”,和作曲、作文、构成是同一个词,就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件作品。对于作曲,这些东西是音符、乐句、乐段;对于作文,这些东西是词语、句子、段落。构图是 “对艺术作品各个部分的布局,以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可以说,构图是有些抽象的概念,是包括但不仅仅包括(三分法、对称、十字形、水平线、曲线型、三角形等)位置关系的。
举个例子先。
这张用手机拍摄于柏林的照片,就有些难以解释其中元素的位置关系。而是用到了这样的语汇:以动衬静,用运动的列车衬托了作为主体的两个人;以及用黄色背景衬托的鲜明黑色人物形象。作为拍摄者,这幅照片的构图更多体现在了虚实和色彩上,实现的方法则是快门速度以对色彩的观察上。摄影构图的标准
我有一些自己的经营画面的原则,可看做是自己的“构图标准”,以供参考。
1)关键位置值得被首先关注
例如对称轴、水平线、中心点,当然也包括三分点等位置,这些位置在画面的几何中心,天然控制住了一些结构重心,天然容易被关注,把主体放在这些位置很容易强调出来。所以三分法和中心式构图并非不对(上面强调了“只”),而是我认为其本质在于扼住了关键的几个位置。。
2)视觉平衡原则
就像杠杆一样,一些画面看起来舒服,是因为我们能感觉到画面上的东西是平衡的。例如画面左边有个东西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右边最好有个东西能帮我们“拉一拉重量”会看起来舒服一些。“重量平衡”并不是一个构图的目的,而是经营画面需要体会的一种感觉,要尽量对这种感觉做到可控。
画面的结构要素和相互关系
结构要素
就像一个好故事要有开头段落、中间内容和结尾,富于表现力的照片从结构上来说,画面的基本元素应该包括前景、主体和背景。主体最容易理解,就是拍摄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照片中的主体既是内容表现的重点,也是照片主题的主要载体,同时还是画面构图的结构中心。它可以是某一个被摄对象,也可以是一组被摄对象。
前景是照片中位于主体之前的景物,前景能给画面增加新的一层兴趣点,把观众带入照片的场景,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是否出彩。背景通常就是位于主体之后的整体大环境, 一般来说,背景多为坏境的组成部分,可以是高山,大海,天空,街市等等。并不是所有照片都同时需要这几项内容,但是如果能做到合理安排,利用层次创造深度,照片会具有更强的表现力。相互关系
主体应该是摄影师首先考虑的因素,对画面的构图也起着主导作用。在拍摄时首先要决定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比例,然后再考虑前景和环境等等其他因素。
安排好主体后,前景和背景也不可忽视。前景可以帮助表达主题、交待内容、体现空间特征、表现拍摄现场的环境等,例如用花朵、冰块、枫叶等做画面的前景,可以给观者留下鲜明的季节印象,还可以与主体形成某种蕴涵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
拍出好照片,仅仅靠设备的支持和娴熟的技术是不够的,照片必须是有灵魂的,这来自于摄影师的构思和意图。也就是说,照片必须有视觉或情感上的冲击力,而这种冲击力通常是通过取景、构图和用光来表现的。很多时候,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一张好照片必须有鲜明的主题,但并不仅取决于主题是什么,而是取决于主题在画面中是如何被表现和安排的。
构图就是为了表现主题,而指将照片中各元素作出恰当的安排,并运用艺术手段强化或削弱画面中的某些部分,最终达到主体突出,布局统一,结构均衡的艺术效果。通俗言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
构图是摄影的基本功之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对画面中各元素所做的安排和处理。所以,好的构图是好照片的第一要素,即使画面缺乏深度的情感,至少还能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拍摄时还要注意线条,光线,色彩对构图的影响。有时候,一个线条就有可能决定照片的成败,而光线,色彩与构图之间的关系同样密切,在拍摄的过程中一样都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