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答应着,方要走时,王夫人又叫:“站着,我想起一句话来问你。”袭人忙又回来。王夫人见房内无人,便问道:“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袭人道:“我倒没听见这话,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摇头说道:“也为这个,还有别的原故。”袭人道:“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
所谓的不堪,就是这句话:“为二爷霸占着戏子。”
靠,贾宝玉什么时候霸占了蒋玉菡了?就连忠顺亲王府要栽赃的,都不敢那么肯定。事实也证明了贾宝玉只是和蒋玉菡交厚,并未窝藏蒋玉菡,更谈不上霸占蒋玉菡了。作为最维护贾宝玉的人,花袭人这个时候怎么会要把贾宝玉说得如此不堪呢?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花袭人想隐瞒什么。隐瞒什么呢?
就是隐瞒贾环的事情,就是要阻止王夫人向贾环那边询问。
那么,花袭人为啥要阻止王夫人把矛头指向贾环呢?
花袭人之前是找茗烟来对证过的,金钏的事情就是贾环诬告的。花袭人为什么不敢告诉王夫人呢?
这就牵扯到了本回,宝钗的来访,袭人和宝钗是志同道合的人,原原本本把事情的经过是告诉了宝钗的,宝钗不仅分析了哥哥薛蟠有意陷害宝玉的不可能和无心说出去的可能,而且,在临走的时候,特意提醒了花袭人。
花袭人在红楼中是何身份?又在整部著作中起着怎样的作用?首先是贾家衰败的过程,内部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是根本原因。王夫人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反对宝黛姻缘的,只不过在薛宝钗待选无望之后,才改变了想法。但又有什么理由才能达成金玉姻缘呢?这时候,花袭人来了,这个人很有小聪明,小手段。我们看到了她是如何为了自己的私利,陪合薛宝钗一步一步拆散木石前盟,来幻想着达成自己的目的。可笑有那么多人还在夸着什么贤袭人,贤宝钗,不知道曹雪芹老先生现在是什么心情。作者写每一个人物,都没有明明白白说某人道德不好,某人品质非常好。在古代,好的女人是不会一身事二夫的,黛玉是宝玉心里的神,宝钗是身外之物,否则宝玉也不会豪无忧虑的弃之而去,袭人更不值一提。作者在感叹,赞美木石前盟的同时,也在悄然无情的批判了所为的金玉良缘以及自己无力抗拒的金玉良缘集团。而袭人就是金玉良缘网的一个重要联接点。一句.“俺不要金玉良缘,我只要木石前盟”,表达了作者心底无比的愤慨,和对美好爱情的坚定信念。作者开始就交代了好大一干人要陪着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来完成这部著作,可这样一部警世之作,为什么不能警醒我们呢?整天在你身边为了自己一己之力而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不择手段;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欺上瞒下…,我们会喜欢吗?
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宝钗的特意提醒让花袭人恍然大悟,意识到事情必然会牵扯到自己和宝玉。原本义愤填膺的花袭人,一旦明白这事扯起来会危及到自己,立马就怂了。因此,在王夫人面前,就欲盖弥彰,一味的说重宝玉和蒋玉菡的过失,企图转移视线,把贾环的事情掩盖起来。
当然,花袭人此番来,还不仅仅是为此,她还要进一步在王夫人这里把视线引开,转移到别人身上,使得自己安全。
宝钗这段话,我曾经分析过的,意思就是要花袭人休要把贾环诬告宝玉的事情说出去,说出去,吃亏的是宝玉是王夫人是花袭人你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花袭人确认是贾环诬告宝玉,事情捅出去,贾政势必要对质,一对质,固然可以揪出贾环这个小畜生,但是拔出罗卜带出泥,赵姨娘就会把宝玉和花袭人的事情说出来,到时候,宝玉没面子,王夫人没面子,你花袭人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这就是宝钗所谓“终是要吃亏的”的意思。所以,这个提醒,使的花袭人恍然大悟,对宝钗感激不尽了。
贾宝玉不是说的不堪,而是确实不堪,只不过他自已不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