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中国最早的:新发现的这一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采自我国河北丰宁龙凤山晚中生代桥头组的深灰色——灰黑色薄层凝灰质粉砂质泥岩中。比始祖鸟还要古老的“神州金凤鸟”。科学家对完整的始祖鸟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始祖鸟长着与兽脚类恐龙相似的脚。这一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恐龙最早大概是一六几几年被人们发现的,最早发现的是一个大骨头,因为当时人们对于生物进化了解的知识非常少,就把它说成是一个古代巨大猿人的腿骨化石。从这块化石开始,陆陆续续人们又开始发现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恐龙化石。始祖鸟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鸟类祖先。19世纪中晚期,科学家在德国巴伐利亚的石灰岩层中首次发现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始祖鸟化石。近年来,中国等国的古生物学者发掘了更多的始祖鸟化石,已部分证明始祖鸟和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关于鸟类的恐龙起源有两种假说,一种是地栖说,就是恐龙最先在地上奔跑,后来它跑着跑着就飞到天上去。
另一种假说就是树栖说,就是说恐龙它是先爬到树上,然后在树丛之中生活的时候,比如说它在树上往另外一棵树跳的时候有一个跳跃,或者是从树上往地上跳的时候,它在跳跃的过程,它有一个降落的过程,在这降落的过程中,变成了滑翔,然后在这个缓慢的过程当中,它学会了飞行。现在很多古生物学者根据化石的研究都支持树栖说。德国法兰克福森肯贝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迈尔和美国怀俄明恐龙中心的珀尔等人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的始祖鸟化石,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一具。这具化石包括几乎完整的始祖鸟骨架,特别是其脚部骨骼非常清楚。这具化石是在科学家最早发现始祖鸟的地方——德国巴伐利亚州索恩霍芬附近的石灰岩层中发掘出来的,目前保存在怀俄明恐龙中心。化石显示,这只始祖鸟大约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大小相当于现代的喜鹊。
还记得去年轰动一时的“琥珀恐龙”吗?那段1亿多年前被封存在琥珀中的恐龙尾巴增长了很多人的认知。今天上午,这支由中加美三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又发布了爆炸性新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介绍,他们在一块9900万年前的琥珀里,发现了一只完整的雏鸟!这是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雏鸟化石!发现反鸟类雏鸟化石的琥珀“比龙”。本月24日,它将和“同伴”一起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大家见面研究论文已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刊物《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影响因子8.743)这块琥珀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珀体很大,约9厘米长,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邢立达说:“这是一只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被困在琥珀中时只有几周大,所以复原后体型娇小,从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长度约6厘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件保存有食团的反鸟类化石,并从中发现了含有狼鳍鱼骨骼碎片的食团,这是迄今最古老的有关鸟类食团的化石记录。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首次揭示反鸟类能够以鱼类为食,并表明早白垩世的鸟类就已具有和现生鸟类相似的消化系统。这件保存有食团的反鸟类标本发现于辽西早白垩世的九佛堂组,距今约1.2亿年。研究人员在对标本的观察中发现,其肱骨下方有一纺锤形的团聚物,仔细分析后发现里面竟含有狼鳍鱼的骨骼碎片。结合现生鸟类、鳄鱼的消化系统对比,研究者将其解释为鸟类的食团。食团的形成依赖于肌胃的收缩和消化道的逆蠕动作用,因此新标本的发现,表明现生鸟类所特有的消化特征(胃分化为肌胃和腺胃,肌胃能够有力收缩,消化道的逆蠕动作用)在早期鸟类中就已经出现了。而此前该所其他课题组还发现了早期鸟类嗉囊的化石证据以及食性的多样性,这一系列发现都表明进步的消化系统是鸟类在中生代演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