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相声演员来说,这就是他的工作而已。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而且就我认为他这个相声讲得还是很成功的。
我也看了一下当时春晚的节目,到现在为止能让我想的起来的节目真是屈指可数了。但姜昆讲得这个《新虎口遐想》确确实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对于一个电视节目来说,能让观众留下映象而且还广受好评的话。那这个电视节目就是成功的值得肯定的,至少在这一点,姜昆再讲虎口脱险是合理的。
因为人家成功了啊!要知道姜昆以前也讲过虎口脱险,今天又继续讲新虎口脱险。如何跳出以前的圈子,重新让观众接受也是一件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可人家不仅讲了,而且把新虎口脱险讲得特别好。姜昆在新虎口脱险中结合了,我们现代社会近几年出现的各种 谁会矛盾和问题,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其中就有讲到一个发朋友圈的问题。我们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喜欢手机不离手,遇到再大的事情都得先发一条朋友圈,这就是反讽。
而且里面还牵涉到了一个绿色食品的问题,要知道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这方面真的是形势严峻。以这种相声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是一种讽刺当下问题的手段。
最主要的是人家也颂扬了一下,我们国家反腐的重锤。以前只是在大方面反贪,现在从生活的各个细节来反贪了。我们的社会风气确实好了很多!
人家的相声既结合生活又结合社会现象,还与法制方面有联系。让许多人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意识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我觉得这个新虎口脱险很不错,讲得很合理啊!而且姜昆这个节目特别有笑点,条理清晰,思维紧密。算得上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相声节目了。
这个问题问得真的很及时,因为我才看过《新虎口遐想》。这个相声再由姜昆来讲述,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其实老版的也是他说的,新版再有他说更有一种说服力吧。再说了,这只是一种遐想,换句话说就是瞎想,上次虎口脱险又不是出现了什么状况,只是一种想象,再想象掉一次老虎洞也没什么不合理。
新版的《虎口遐想》,涉及到一定的政治因素,让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刚刚好很合理。至少排斥的声音会比较少,如果让一个年龄很大的人来说会有人觉得他爱管闲事,多此一举;让一个小鲜肉来说,观众又会觉得他是愤青。姜昆这个年龄正好是公务员事业的黄金期,由他说这个相声,给那些得意忘形的官员以警醒。
其次,这个相声更多的是表现,三十年来整个社会的变化。如果换了一个人,观众就会把对比的重心从社会变化方面转移到人,这样也就失去了新版相声的意义。无论是三十年前观众们的仗义相助,还是三十年后人们的冷漠自私,都希望通过这些社会现象,每个人都能反省一下自己。做的不好就改正,做的好就继续坚持。
其实,这个相声谁说不重要,只要它能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春节这个轻松的节假日里诙谐一笑,并能反省过去这一年来自己的得失,展望一下未来一年里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但是不得不承认,再有姜昆为我们讲《虎口脱险》,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他的表演生动灵活,能够一人分饰几角,和搭档的合作也很默契。新《虎口遐想》被他演绎的非常完美。
为什么不合理?姜昆是一个相声演员,人家要是有好的相声,为什么不能说给我们听啊,就因为有一个1吗?可是谁也没有规定不能再来一部啊,人家又不是抄袭,又不是模仿,人家的第一部成功了,就不能在演第二部了?说什么是人家的自由,谁也管不着。
首先,这个新的虎口脱险讲的也很成功嘛,姜昆是一个老的相声演员,人家的作品都深受我们老百姓的热爱,要不然人家能在春晚上活跃那么长时间吗?人家说的相声多了,代表作也是很多的,首先,人家第一次讲的那个虎口脱险是成功的,人家看着现在的新变化,然后讲了一个新虎口脱险,同样是虎口脱险,但是因为我们社会现在变化的速度之快,我们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我觉得这只是借助了这个素材,看了新变化,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其次,就是这是人家的自由,本身就没有合理不合理之说,我们是一个人性化的国家,我们提倡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说自己想说的话的自由,而且,本身以前的虎口脱险就是人家说的,人家说的新的虎口脱险也不是抄袭,也不是说的别人的作品,这是完全合理的,没有什么对不对的问题,我们看不看是我们的事,但是人家讲不讲是人家的事。
我觉得类似的问题其实都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像是什么可不可以说啊,那是人家是问题,不是你的,只要人家没有什么顾虑的,人家想说就说了呗,这是人家的自由,我们管不着。
姜昆的新虎口脱险,只有结尾处的一句“苍蝇老虎一起打”算是亮点,没有这句话,纵观整个作品,无疑是在啃老本。说姜昆是艺术家也好,是曲艺界主席也罢。我能记住他的作品的少之又少,几乎是零。除了招牌似的笑声之外,相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我没见哪一位相声大师挽救这行,打开电视几乎都是小品歌舞的天下,即便有相声,也是姜昆这类人拿着旧段子稍加变动呈现给观众,可谓江郎才尽。合不合理?那是赶上习大大抓反腐了,只有这样,才觉得似乎算是合理吧!谈到这里不得不提郭德纲,郭德纲相声界的后起之秀,凭借自己把德云社,把相声经营的有声有色,郭,到底动了谁的奶酪?人出了名之后,都要被冠以做人道德不道德等等的标准,试问是谁跟郭同吃过一碗饭还是形影不离过?所以不要把做人的标准,冠以行业内找不出专业错误的强加标准。人,不死就不能下定论,否则,老祖宗也不会留下“盖棺定论”这个词。相声,不管是谁说,只要给我们带来笑声就好。难不成,说相声只要辈分大好不好笑都无所谓吗?相声又回来了,因为郭德纲,冒出来多少大大小小的相声团体,有竞争是好的,请遵守良心这个标准,不要恶意的去挤兑。没有郭德纲相声不会起死回生,姜昆顶着这么大一个曲艺主席的头衔不也没做到吗!姜昆的时代终结了,只不过自己拉不下脸来而已。
就没有新的段子了吗?老一套你俗不俗啊,没有郭德刚时,偶尔看到姜昆的相声,觉得相声没啥意思了,本来是逗笑的节目,只是姜自己笑,可是看他的相声就没有觉得可笑,后来看到他做的广告就更讨厌这个人了,凡是他的节目就调台不看。开始知道郭德纲,还是在公交车的广告上,那广告写的是锅得缸,起初还以为是什么新商品呢,听人说才知道是个说相声的人。起初还讨厌,觉得又是什么人炒作啦,后来听了他的相声才觉得不错。使低迷死板教条走上没落的相声又有了新的生机。虽然郭德纲有的话听起来不是很雅,不过也没有那么俗,都是生活中的素材,运用了大的夸张笑料、运用了意想不到的谐音笑料,还有就是运用了想不到的种种笑料,把死死板板的相声说得很逗人笑,改变了相声演员自己笑观众强笑的尴尬局面。相声活了,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功劳,其他相声演员不要羡慕嫉妒恨,特别不能像那个自以为是的人,以反三俗名义打压郭德纲和德云社,挖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墙角。也相信郭德纲和德云社会更加努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把中国传统相声继承好并发扬光大。中国相声就靠郭德纲德云社和其他大胆创新的人了。最后一句话就是,中国相声改革创新还没有成功的,是郭德纲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启了新路子,希望继续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
看到网友的回答,我想跳出新虎口遐想的本身来看相声发展趋势应该是这样的。新中国成立后,相声再选择地摊天桥来表演讨生活已经没有了市场。马三立、侯宝林等老一辈艺人改良传统相声,去糟粕,取精华,根据国家文艺发展需要,让相声艺人有了正式的归宿,进了体制内的文艺团体。这时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期盼,侯宝林马季等创作了大批歌颂型相声,来赞美我们的新生活。文革后,百废待兴,这时的讽刺型相声应运而生,姜昆等相声演员撑起了相声一片天。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各种文艺形式有了新的需求,人们参与、欣赏的文艺形式也越来越多,现在的人们追求个性发展,这时无论是歌颂型还是讽刺型相声都没落了,郭德纲顺应形势一跑而红。对比十年前的相声,现在德云社的相声可乐但已无传统相声的精髓,一味追求的是票房出名和骂战,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像各个相声团体的蓬勃发展,自媒体时代追求的脱口秀,真人秀,如果郭德纲不能坚持发展传统相声,一定会渐渐没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