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可以有选择地读,在宝贝是非观和分辨力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给宝贝读一些经典童话里精彩的的片段。比如《海的女儿》里面那些场景描述的段落非常优美,在临睡前读给宝贝听,可以用来催眠,同时这些内容也有助于宝贝了解海底那个神秘的世界,调动他对自己不熟悉的世界的好奇心,为他以后更好地探索埋下伏笔。要带着批判色彩读, 有位妈咪给她3岁的儿子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当讲到老太婆要把渔夫赶到海里去捕鱼的时候,小家伙居然来了一句:“老太婆真坏,如果我是渔夫,我就不听老太婆的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宝贝虽然小,但是他还是可以根据他平时的生活经验做出判断,评判性地去感受童话故事的。因此,在宝贝语言能力发展起来,逐渐开始有了一些是非观念,对想象与现实的世界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之后,只要宝贝乐意,我们就可以完整地给他读这些童话故事了。如果担心宝贝受到不良影响,读完一个童话故事之后,我们还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讨论的内容,或者不失时机地发表一些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这些评价都不用过于刻意,因为,父母看似十分随意的一句话,宝贝都会十分在意的。只要他在意,他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学会分辨是非与善恶了。如此,我们就可以避开经典童话的芒刺,帮助宝贝更好地成长了。
为了防止经典带给宝贝伤害,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让他了解这些童话故事完整内容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不能片面的根据年龄来区分,而要根据宝贝的理解力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来区分。当我们确信他已经有了是非观念,已经明白一些生存的规则,知道区分善恶,我们就可以尝试给予他了。在这个越来越不相信童话的时代,童话仿佛只适合作为孩子们的睡前读物。因为人为的修改,童话大多呈现出一幅美好的面貌,而这是否是对真实世界的“歪曲”,不过最想说的是,童话只会呈现给相信它的人。童话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着曲折的情节和阴森的结局。如今,那些带有血腥气息的童话已不适应现代读者的口味,于是,迪斯尼等公司为迎合观众而净化了童话,到处都是大团圆结局。在此,我们对常见的一些快乐结局作出解释,还原它们本来的恐怖面目。
虽然经典的童话故事里确实有着精神芒刺,可能会对年幼的宝贝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但是经典终究还是经典,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回避。比如安徒生童话那种诗意的美,那种令人称奇的幽默方式,都是非常难得的。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也读过安徒生和格林,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崇尚暴力,或者受了影响,成为精神上的次品。毕竟,父母、老师平时的教育还是会更多地渗透到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逐渐变得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只要我们注意给予宝贝的方式,经典就能发挥经典的作用,为宝贝提供丰盛的精神大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可能给宝贝一个真空一样的纯粹世界。让他懂得这个世界有善恶是非之分,对他将来的成长还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