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当然要了解老物件了。
首先,老物件它是一段历史的代表。很多人觉得旧东西没什么值钱的,扔了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但是你去看看每个城市的博物馆里,摆放的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古董,而基本上都是旧社会的民用工具。至少我在广州的陈家祠,五层楼等等博物馆看到的都是体现近代居民生活风格的老物件。
智慧的人从中读到的是历史,同时也将历史沉淀到自己的内心中,甚至成为了伟大作品的一部分。
其次,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阳光之下无鲜事。很多新的东西的建造和发明都是给予旧有物件的基础的。比如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今天电灯取代了蜡烛,但是蜡烛也并非一无是处。从蜡烛到煤油灯再到汽灯,乃至电灯都是通过发热的原理来获得光源的。
今天很多伟大的发明也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研发的,例如现在科学前言区块链技术只不过是过去几个旧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每天有多少新想法新发明的出现都在于对旧技术的重新认识之上。
最后,认识老物件能够开拓一个的新视野,有些东西虽老,但是在对它无知的人面前就是新的,除了能带给他冲击,还能够有助于他日后的生活和生存。
谁都有逃离自己舒适区的一天,谁都会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早早接触那些老物价,就是在进入一个新世界。人只有开始认识新世界才会对后面越来越多的新世界不感到恐惧,毕竟人生那么长,所遇所处并非都在计划之中。
我觉得新生代可以去了解老物件,比如说我们经常去博物馆就是为了了解文化历史,而博物馆的建立,很多都是摆放这些老物件,重新认识并重返它的魅力。
文化需要传承,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认识这些老物件,比如说我是客家人,全村人民以前都住围龙屋,后来大家陆续从围龙屋搬出来。
家乡的围龙屋在领导班子的重视下重新翻新,现在我们村被评为中国文明村和广东省名,所以现在家里成了旅游景点,也常会有很多记者来我们村里面报道。
比如说每年的年18会,村里会举行大型的花灯节,这些花灯节就是对古代文化的继承,而大家的努力就是希望这些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现代老师发现三年级学生不认识白蜡烛,这些都是比较古老的物件,比如说火柴也老物件,在小学的课本了会读到《小女孩卖火柴的故事》,即使现在都不需要用到毕竟这些老物件会偶尔会出现我们的生活场景,比如说有时候吃烛光晚餐的时候可以使用蜡烛、求婚的时候可以使用蜡烛、没电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蜡烛。
虽火柴、蜡烛这些老物件已经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生活里,但是,我们去了解它们,是因为历史需要传承,而文化的传承就是从这些老物件的点点滴滴里。
认识历史、走进历史,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更年轻的同学的,让我们一起将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
老师发现三年级学生不识白蜡烛,新生代需不需要了解老物件呢?我个人觉得,不认识又如何?时代是在变化与进步的,有许多的物件,随着科技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认的,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所以,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
就拿我家儿时买的黑白电视来说,那时要买这个黑白电视,还得凭电视票才能买到。而且给我整个童年带来了许多乐趣,许多的电视剧都是从这个电视里看到的。那时,还别出心裁的为黑白电视外面贴上了一层彩色玻璃纸,就是想让透出来的人物穿上彩衣。哈哈。有时给自己的小伙伴炫耀一下,我家有彩电了。现在呢,家家都有彩电了,现在的孩子也根本不理解黑白的电视机是什么?有必要一定要知道黑白电视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小时的许多玩具,都是自己造出来的。与如今的孩子说,他们根本就不懂。我们成人只是在回忆中享受一下儿时的快乐,但是最多也是带孩子们做一做,做出来孩子也不一定会喜欢。毕竟现在的玩具五花八门,哪个还会喜欢这样粗糙的玩具。所以,也没有必要让他们了解。
许多的老物件,就和这条老街一样,只是让人们去怀念的。根本没有必要每个孩子都要认识它。了解可以,毕竟这是传承文化。但是必须要了解,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时代在进步,新旧迭代是历史的必然。记住老物件,了解一下历史,更知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吧。
还是需要稍微了解一下的,这些老物件代表了中国的发展历史,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很幸运的生活在这个新时代里,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觉得需要吧,至少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可以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