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读初中,高中时期学习语文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且现在不少学中文系的同学也会因为看到鲁迅的文章而发愁。由此可见,我们对鲁迅的文章是有所逃避的,不说骂鲁迅吧,但至少也会吐槽他两句。
然后从我们这个社会来看。鲁迅,是因为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过于落后,所以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决定弃医从文。然而当他以笔杆子为武器的时候,讽刺和抨击着那些思想落后的中国人。当时觉得他是救国英雄,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他笔下的东西已经不适合我们现在中国的发展。所以在现代人看来,会觉得他有点装逼。
从现代的这些人来看,每个人的性格和类型都不相同,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这些人中,也有跟古代那些人的思想相似的。指桑骂槐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有的人读着鲁迅的作品,会跟他现在的自己对号入座,那他看见肯定不爽呀。
鲁迅先生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些消极或者负面的,都是极大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心的不堪。
我们知道鲁迅爱国,他选择弃医从文,打算从精神上拯救当时的中国,拯救苦海中的老百姓,他的文章塑造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自命清高的孔乙己,为寻求知识的窃书不算是偷的歪理,可怜孤苦的祥林嫂,亲生儿子的死造就了她的疯疯癫癫。说鲁迅爱国,但是他的爱国不像是其他人极力的宣扬中国有多么多么好,中华文化有多么的博大精深,在当时的社会里,他从反面剖析人心,塑造负面人物来鞭挞中国,也许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吧。
但是我们现在的中国,强大而自立,在世界名族之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样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不在需要像鲁迅这样的鞭挞,更需要的是传扬。可以说是时代不同了,鲁迅的文章不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
现在人们虽然对鲁迅总是吐槽,但要说真的去骂他,大部分人其实还是不会的。
而现在之所以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印象较差,我认为与现在的教育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的教育里鲁迅先生更像是一个符号,一面旗帜,一个冰冷的教化工具。却很少让孩子们真正去体会他的嬉笑怒骂,去走进他的内心,去了解他真正值得人们研究的思想。这些都不是简单背诵就可以做到的。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鲁迅先生的思维过时了,这是一种很愚昧的思维。或许他的一些观点不在适合现在的世界,但他对世界的理解,对人民的鞭挞永远不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要说对鲁迅先生的质疑,批判,甚至谩骂,那是从未断过的。像是沈从文,林语堂,胡适等人都骂过鲁迅,这些人的名字可谓名留青史。我认为也只有这样的人可以骂鲁迅先生,网上那些暴民的谩骂都是对那段时期的一种侮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