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诗歌都有自己的评估,但是不代表某个人的评估能够为某些诗或者某些诗人定型。所以说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可能还不如美成词史第一来的靠谱的多。我不觉得它孤篇压全唐,这个评价的来源或许是这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王闿运之后也有很多人对这个诗评价是如何如何“第一”,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包括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不过换一个角度说,既然这么说,这首诗肯定是不错的,但是既然问题是这么问,肯定不是讨论好不好,而是是不是第一。其实说不同的诗体之间就没有比较的价值,举个例子拿春江花月夜和老杜的随便一首律诗放在一起说谁好谁不好,八成都是逗。甚至说你拿不同诗人的诗歌作比较可能都没有比较的价值,比如许丁卯不如韩香奁清丽芊绵,韩香奁不如许丁卯圆熟沉稳云云。所以说如此来看孤篇压全唐的比较在于何处?和谁比盖了全唐,比那些诗好在何处,我估计王闿运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有些人可能问答主,你觉得这首诗如何?这首诗还是很好的,放在那个时代有这样一篇作品是不容易的。个人不觉得能盖全唐,但是起码可以盖初唐同类的诗体。这是一首乐府歌行,初唐的七言歌行其实并不是十分的多,比较著名的无非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和郭震的《古剑篇》。而这首诗在这几首的比较中还是应该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但是也未必真的高于这几篇,比如《长安古意》胡应麟有“七言长体,极于此矣”的美誉,这个不也是类似于孤篇压全唐的七古的意思么。)。胡应麟的《诗薮》里面有这样的评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
说说张若虚本人,首先看一看上面的朋友贴出的出处: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衮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这就是传说中的吴中四士。这齐名的四个人单说诗的方面确实有点寒碜,贺知章是其中诗名最盛的了。让我们看看这四子在《全唐诗》中的收录情况——贺知章19首,包融8首,张旭6首,张若虚2首。当然张旭这种在书法界的大触本身也不是钻研诗歌的,张若虚本人除了这首《春江花月夜》真的没什么吹的,这个诗人确实不是特别牛,但是偏偏写下了一首很优秀的诗,让他能够流传千古。
首先,春江花月夜对于高中生来讲是一首特别难入手的诗。因为张若虚这个人……很虚。生卒年都不详,没有身份和历史背景可以先入为主。诗词鉴赏有非常蒙太奇的一面,尤其是教材里的诗人。盛唐对应豪健、南宋对应家国。在大部分时候,都逃不开时代的大环境。唯独这首诗,诗以外的信息少之又少,可以讲是教材里面最“干净”的一首诗。和历史背景靠不上,单凭文本进行的纯鉴赏,对高中生而言,是很少训练的。当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人生感悟、美学追求和个人理想等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有了理解古人那一瞬间的能力,并达到神契合而为一的感动。简单来说,就是读好诗,听好歌的时候,汗毛立起来就对了。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浑如作者名字,张翕若虚。读之则入诗境中,不可自拔。非神来之笔,难出此诗。在某一方面说它“孤篇盖全唐”亦末不可。其艺术造诣太精湛了,无人可比。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英雄所见不同嘛。横看成岭侧成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