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和有没有必要建立思维科学这个科学技术大部门。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部分,能不能的问题,实既是问人的思维有没有规律。如果没有规律那当然不能建立关于思维的科学。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从唯物主义的思想讲,思维当然有规律,因为思维也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一切客观的东西及其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律,思维当然也不例外。但我们还宜再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这又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讲。可以先从思维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受外界各种刺激而弓起的这一点看。外界各种刺激又是客观世界变化和运动的产物,这些变化和运动是遵循客观世界规律的,即自然界的和社会的规律,所以外界各种刺激也是有它们自己的规律,而不是无缘无故无章可循的。这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活动也就当然要有规律,人的思维要有规律。也许有人会问:外界各种刺激有规律就准能说人的思维有规律吗?人脑会不会“别出心裁”?或说因人而异人与人完全不同?这就是又深入一步到答案的第二个方面了:虽然每一个人的脑子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不见得一模一样,不然就成了机器人,不是活人、真人了。但是人脑毕竟是亿万年生物进化的结果,遗传是起作用的,从根本上说人脑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人脑受相同的生活经验或相同的社会实践所引起的适应、发展和调整也是相同的,这就从人脑的微观结构方面保证了人的思维的规律性。当然,不是绝对没有例外。社会上还有由各种不幸造成的病人疯子,但疯人的脑子也是物质构成的,他们的思维可能不同于常人可是也一定有它自己的规律,那是精神病的学问了。
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是研究人的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综合性科学。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从某些特定角度对思维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已有很久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科的多层次和横向渗透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诞生,为全面、系统地研究思维现象开辟了新途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于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并把思维科学划分为思维科学的基础、思维科学的技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工程技术三个层次。思维科学的相邻科学有人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思维科学是从心理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生理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研究人思维过程的规律。其应用领域涉及科学语言学、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教育学、情报学、管理学、文字学等学科。因此思维科学对新一代智能计算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科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指导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将为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提供素材,成为启迪新一代科学技术的人类科学思维的基石。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它是人的意识掌握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思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造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思维规律由外部世界的规律所决定,它是外部世界规律在人的思维过程中的反映。
因为思维是意识的一部分。对这个问题我以前为了强调思维的物质基础,在联系思维科学时讲到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因而也好像研究人脑的功能也成了思维科学的一部分工作了。在这里我要纠正这个印象。我现在认为研究人脑的功能是人体科学(一个思维科学的紧邻)的事,不能把比思维更广泛的意识放到思维科学部门中来探讨。为什么呢?由于现代脑神经学的迅速发展,意识的真象已逐渐被揭示出来,按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脑神经学家斯佩雷(R.sperry)的看法,意识或精神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人脑的最高层活动而人脑的基层活动是由于受外界刺激后的神经系统活动所引起的。这样生理学和神经学结合成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生理心理学(Physiogicalpsychology)。生理心理学和脑神经学的进一步升华,就会产生阐明人脑高层次活动的心理精神论(pSychologicalcalmentolics)最后到研究意识和精神活动的精神学(mentalics)。这几门学问都属于人体科学,而且是人体科学的基础科学部分,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过程的反作用是人体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意识又包括思维,精神学又与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思维学密切相关,它是对思维学横向跨部门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