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乔伊斯发展出了一种崭新的散文文体和一种崭新的小说形式(即以人类心理活动,包括无意识活动为主要观照对象的意识流小说)。他认为文学发展有三个阶段:抒情、叙事和戏剧。戏剧阶段是最高、最完美的阶段,作家不再抒情,也不再介人事件,而是“像造物主一样,隐匿于他的创作之后、之外,无迹可寻,超然物外”,让人物在没有作者干预的场景中自由生活,直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读者直接进人角色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乔伊斯所追求的文学目标,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作为乔伊斯的主要代表作,《尤利西斯》在报刊连载时因被指淫秽而在英美屡遭禁毁,不过这场官司却使得作品的声名得以提高,很多报社都为此专门写了评论。一些出版社愿意为作者出删节过后的单行本,但乔伊斯宁肯不出也不愿修改一个字。1922年《尤利西斯》的初版本在巴黎出版,旋即在英美等地流传。经过一批著名作家的努力,1933年这部作品终于可以在英美公开出版。这次事件也被看作是“划清了色情诲淫的黄色读物与文学作品中正常而必要的性描写的界限”,在出版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这十五个故事是在乔伊斯22至25岁之间写成的,却充分显示了乔伊斯出色的写作才华。这时的乔伊斯还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写作为主,但他已经开始将他的创作视线投向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乔伊斯的写作手法是集子中的第三篇作品。是乔伊斯童年的经历和情绪的写照。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天真无邪,正在成熟的孩子,住在一条名叫“北理奇蒙得”的“死胡同”里。出于对朦胧爱情和对理想本能的追求,他渴望在“阿拉比”市场为自己心目中的姑娘“曼根的姐姐”买件礼物。当他左思右盼的星期六终于来到时,早先答应给他钱的姑父却迟迟不归。随后又因火车耽误了时间……最后,他好不容易进了集市,此刻,大厅里已是黑灯瞎火,一片昏暗丑陋,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他的美好理想受到了无情的嘲弄,他感到了深深的痛苦。这篇小说是乔伊斯早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一篇,但却充分显示出乔伊斯对其他写作手法的大胆尝试以及他在写作技巧方面的非凡才华。
在这部小说集中,他尚未采用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飘忽不定的思绪和奔腾不息的意识,但他的一些写作技巧已经表现出了意识流的前兆。这部小说集从头到尾表现出出众的连续性,其主旨和象征意义甚至《都柏林人》中的一些人物,都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出现。小说集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本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的生活经历与种种心态,并深刻地揭示了弥漫于社会中的一种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状态。作者以对事物的细微观察,按四个方面来创作了这部小说集:童年期、青春期、壮年期和社会生活。小说中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