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世说新语》是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世说新语》笔法简约隽永,含蓄委婉,给人以美的感受。它没有使用铺叙或过多的描写,反 将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出来。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形象表现 得相当生动。以简单的文字再现人物自身的活动,能描绘出人物的神韵来,这是《世说新语》最显 著的艺术上的特色。《世说新语》的一个特点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语行动,在对比中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 如《雅量》写魏明帝砍掉老虎爪牙,放在宣武场上,让百姓去参观。此时王戎才七岁,也去观看。 忽然老虎攀着栏杆大吼,声音惊天动地,观看的人群无不吓得魂飞魄散,只有王戎毫无惧色地站在 那里,一动也不动。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是《世说新语》的又一特点。如《忿狷》篇讲王蓝田吃鸡蛋, 先用牙签去刺,鸡蛋滑溜溜的,刺不进去。王蓝田大怒,拿起鸡蛋往地上摔去,没想到鸡蛋在地上 转了几圈,仍然不碎。王蓝田又用脚去踩它,又没踩着。王蓝田气得要命,一手就把它从地上抓起来,放进嘴里,咬了个稀巴烂。这则小故事非常形象地描绘出王蓝田个性急躁的特点。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经典作品之一。作为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世说新语》自问世起就备受关注和喜爱。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被当作史籍看待,并没有被当成小说进行阅读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成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材料来源和文本的分析,挖掘其固有的小说因素,窥探作者的文学观念,然后通过考察其流传过程中的笺注、评价、引用和仿续等接受情况,特别是刘辰翁的评点。探讨其小说价值的发现,说明许多大师的评点初步揭示出了《世说新语》的小说特征,拓宽了它的阅读视野。
《世说新语》全书原共有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是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