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奇闻异事,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跟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在路上遇见一只浑身绿油油的人,那人问子路一年有几季?子路回答:春夏秋冬四季。绿人却说:明明只有春夏秋三季。二人为此争论不休。一会孔子到来,明白事情经过之后,对绿人说道:你说得对,一年只有三季。绿人心满意足的走了。子路大惑不解。孔子说道:此人是一只蚂蚱,他的一生只经历春夏秋三季,在他的认知里只有三件,正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要做事情要跟对人,和不懂的人探讨就是浪费时间。
有一次,孔子在和弟子游学的过程中,几乎吃不上饭了,但是当时还有一些米颜回在煮饭,孔子在路过厨房的时候看见颜回在吃饭,所以,当颜回把做好的米饭拿给孔子的时候,孔子反而说了一个例子来讽刺颜回不懂规矩,不懂得尊师重道,结果颜回向他解释,自己吃的饭,实际上是在做饭时不小心打翻了的,而以他们的情况,如果把米饭扔掉,是非常浪费的,是不可取的,所以自己才吃掉的。孔子一直在和身边的人说,颜回的品德是有多么高尚,结果有些时候也会对颜回产生误解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上面的大致意思是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并没有搭理他。后来孔子知道后说“你当时应该对他说,孔子是一个废寝忘食、乐而忘忧,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的人”。
我觉得孔老夫子的脑洞也是很清奇的,偶尔也会幽默的和弟子们讲讲话。在别人问到自己的时候,他也希望弟子们能够夸夸他。
孔子最让人叫绝的脑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道理非常简单,但是却包含着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最直观的意思,就是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甩锅。
但是向深层面思考,这句话就是“换位思考”的鼻祖。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换位思考,也就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思考别人的感受,学着理解他人,承担自己的责任!
这是子夏和孔子十分有名的一段对话,很多人都听过,也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其实我们的理解都是有偏差的。
天生丽质的美人,一袭白衣就绚烂夺目。白色不是没有颜色,纯白色的东西无暇,就是最美的。 其他的色彩,都是因为有白色作底,才可以衬托出它的美丽。这句话是说内在素质的美好的最重要的都是具有颜色的,但没有“礼”作为白色的底,任何美好的色彩都没有依托。
孔子东游,遇两个儿童争辩不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老先生想了又想,还是没有肯定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其实大家都知道日初出和日中远近是一样的,所呈现出不同的自然现象是因为直射和斜射造成的。在当时,真的难为我们的孔老先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