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能够与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相协调,于今、于民有用有利的传统思想和美德。有助于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有助于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有助于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文明、礼仪、风俗的总称。古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到如今的中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很少有中断;其次,我们的文化具有我们中国民族的特色,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应该被摒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骄傲和文明的来源,也是我们新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就比如现在的孔子学院和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在“四个自信”中我们首先强调的也是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基础也是重点。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是需要大力弘扬的,是值得肯定的。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传统的文化,有利于民的要发扬光大,要继续传承,那是我们国家的瑰宝,而一些没有意义的就弃之,比如一些封建的迷信思想,这样的文化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传统文化大多都是有着他自己的精华,对于这样的传统美德,我们现代人有义务去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那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精髓,更是我们国人的底气和韵味,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着敬畏之心。
哪天传统文化有精华,自然就有糟粕,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坏的一面,有很多随着时代的变化仍然能不断的跟上时代的潮流。比如说唐诗宋词这些经典的东西,但也有一些是文化上的糟粕,比如说封建礼俗这些不再适应文化的发展,也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完全可以了,传统文化,它是一个斑驳复杂的东西,用它有用的,淘汰他不能用的。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理应包含近代百年中国思想家的思想;我们应该悦纳我们的传统文化,但绝不等于普遍优先学习“国学”;“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前提是具备“批判”的能力,或者说“理性思考”的能力;人们的生活是检验所有思想或理论的最终判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