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不拉的第二篇读书笔记,近些年,李不拉越发喜欢读[社科]类的书,正如喜欢看[奇葩说]一样,李不拉喜欢去听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声音,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思考方式,由此带来的不同的解读。但无论是[社科]类的书,还是[奇葩说],背后其实都是在鼓励大家独立思考。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对待同一件事联想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尽相同,切入的思考方式不太一样,听各方声音,保持自己的思考。
012016年,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真的当选。从罗一笑事件不停的变换风向标,到最近的携程bug票。每一次这样的热点事件出来,都能看到好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在朋友圈刷屏,甚至有些人的转发是鲜明不同的两种立场。我想,大概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转发]所以才也[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吧。再回到书籍本身,观念的水位算是李不拉的[社科]启蒙书,也是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刘瑜的专栏+随笔集合而成,所以都是一篇篇小散文组成,所以读起来也不累,完全可以碎片化时间读完。02刘瑜,知名学者,就职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一直是国内公共领域比较重要的一个声音,很关注[民主],在国外生活很多年,我们总是可以很经常地看到刘瑜的文章里谈论美国的民主,欧洲的民主。中国,中国离这个词稍微还有点远。关于民主这个词,百度上的解释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绝对不是最好的制度,但也绝不是最坏的制度。他很好,因为他允许每个人表达自己的声音;他也不太好,因为民主的决策制度非常缓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国外经常有很古老的建筑么,因为但凡政府想炸掉一栋楼,会遇到人民的重重阻碍);民主代表的是每个人的意愿么?显然不是,可能只是51%的人比49%的人多了2%而已。民主可能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但这绝对不是民主的错,而极有可能是拥有决策权的人缺乏“公民意识”和“人文情怀”。所以,你不能说民主到底好还是不好,但是,请相信,保持你自己的独立思考,一定是好的。拒绝做[吃瓜群众]03由于是散文集,李不拉只能整理书中一些观点放出来,很难结构化的分析这本书(大概也没有这个资格),望谅解。核心观点: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好的制度的降临并不是自动的,观念的变化是必要的环节。我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变革应当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政治制度的变革源于公众政治观念的变化又植根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水涨起来,船自然浮起来了。——刘瑜经典语录:1、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用“角色”开脱恶行,便利在于那个角色中的“我”不是我,而仅仅是“他“2、标签的意义就在于屏蔽而不是展开思考。在非黑即白之外还有很多思想的灰色地带,而这个地带往往是最考验思想的精细,通过将他人的观点极端化取消其意义,恰恰是公共讨论中的避重就轻。在将对方以及自己的思维极端化的背后,是认知上的懒惰,以及对一劳永逸式教条的渴望。所以标签盛行的地方,理性则易于枯萎。3、愤怒之所以令人上瘾,大约是因为愤怒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4、到底什么是时代的主流,我不大清楚,我只知道当一个人得了胃溃疡,医生不能视而不见,安慰他说:要看身体的主流嘛,除了胃,你的其他器官全都是好的!在一个信息传播受限的社会里,坐井观天几乎是认识的必然趋势。在苍莽雪地里,要保持对那个被遮蔽世界的知觉,你得不断提醒自己,不要睡着不要睡着不要睡着。
5、如果说有一件事情比生命的消亡更悲剧的话,那就是这种消亡的无意义。不被提起,不被纪念,不被反思,鲜活的生命无声消失在历史的记忆里,好像指纹被狡猾的罪犯巧妙抹去。那些生命似乎从未存在过,血当然是白流,亲友的痛苦也只是历史前进的狂欢中扫兴的岔音。对于不愿意面对伤疤的人来说,这种遗忘也未必是坏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是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曾说过,“那些拒绝从历史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6、在思考自己要读什么书之前,最好问问自己,我关心的到底是什么问题,因为只有真诚的问题意识才能引向真诚的阅读——阅读如此美好,任何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它的玷污。7、认为自由、民主“只是和西方”的看法是一种变相的种族主义,而种族主义是一种过于懒惰的世界观8、以前读到过别人出的一道题:假如有一天一种非常强大智慧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食人,你有机会去说服他不要吃你,你能举出什么样的理由去说服他,而这些理由却不能用来说服你自己食素?9、乐观很大程度来自于对人性的信心10、坚定民意的真伪,标准不在于民众选择的那一刻是不是真诚,而在于他们在形成意见时讨论是否自由、观念可否多元、信息是否充分。没有自由讨论基础的民意,就像一年四季直吹西北风的书,长歪了毫不奇怪。11、激进主义交给你一个救世主,而自由主义仅仅是将你交还给你自己。12、一个人“看到”一个事物并不等于他能“看见”它,人们往往需要穿过重重固有的意识形态,才能看见自己所看到的东西。13、因为过于轻松,所以可疑。14、占领不了别人的高地,道德高地还占领不了么15、政治学里有一个词叫做“批判性公民”(criticalcitizens)。根据这个理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权利和尊严意识提高,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具有批判性。16、知识分为三种: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以及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也就越多。17、当女性有了选票,女权才变得有意义;当农民有了投票权,他才可能对公然歧视政策说不。18、一个正常社会中缺少的往往不是人的善意,而是引导这些善意流向弱势群体的中间人。19、如果人们只有爱吃西红柿的自由,那么无论人们多爱吃西红柿,似乎都不能证明西红柿的美味。20、言论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之母21、相比死亡、流放、批斗,更残忍的恐怕是人的非人化,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大脑交出来,给别人喂狗。22、成功与功成名就没有什么关系,成功就是一个人捍卫自己的完整性。23、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一个人得多么鞠躬尽瘁的浪费时间,才能在如此漫长的人生中,做到一事无成啊。
以上。李不拉是上半年看的这本书,现在再看这些笔记,也避免不了有时候会内心“咯噔”一下。我当然知道看了很多书,很快会忘记,看了很多节目,也很快就忘记。但李不拉始终相信,这种当下的“咯噔”本身就是宝贵的,而长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毋以善小而不为,也不要觉得你觉得的“无用”就放弃。最后说一件开心的事情,心爱的[奇葩说]第四季马上就要开播啦!1月20号。这个节目,也总是可以让李不拉心里“咯噔”一下,了解少数人的想法,于是李不拉知道了自己还有更多不知道的。
从阿里巴巴到奇葩说的有趣女青年,公众号:李不拉
要研究身心整体健康有一部绕不开的经典作品——《生命的重建》。曾在3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成为最畅销的心理类书籍。34年过去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被奉为经典。
作者露易丝.海本人,就是生命重建的励志典型。
她的童年时期,大部分都在忍受身体和性方面的虐待。自幼父母离异,五岁的时候,就被人强暴,少年时期一直备受凌虐,16岁当了妈妈,终于,她逃到了纽约,成为了一名时装模特,虽然也曾有过一段幸福的婚姻,但最终黯然收场。
50岁出版了《治愈你的身体》一书,并运用书中所说的整体治疗的方式治愈了自己的生殖系统癌症。
58岁时,出版了代表作《生命的重建》,倡导“整体健康”和“自助运动”。
露易丝.海认为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个完美的婴儿,可是,长大后,我们的状况却越来越差、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人际关系总是搞不好、钱永远不够花,生活一团乱麻……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思想。
我们过去常用的负面的应对模式。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太高,太矮太胖,他不会说话,也是太大,年纪太小,长得太丑。或者是太迟了,太早了,太懒了。其根本原因是,不爱自己。
这个完美的婴儿,从小就被植入了咒语。露易丝.海对这个方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总结了一个问题列表,列出了我们现在可能会有的疾病和会导致这个疾病的一些内在原因。
当我们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在内心问问自己,心中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又或者是什么样的思想,导致了现在这个疾病?
当我们发自内心的愿意放弃旧的模式。反复使用新的思想模式的时候,这个疗愈之旅就已经开始了。
所以,这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当中的很好的辅助材料,也可以作为一本自助类的书籍,因为,咨询师、朋友没有办法替你思考和生活。在积极心态形成的过程中,唯有练习,无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