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皇帝怎么不上朝呢?是碌碌无为,还是另有苦衷呢?
万历皇帝不但30年不上朝,而且一生也很少出紫禁城。九岁登基,御宇四十八年,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谁能想象,作为皇帝竟然穷其半生禁足于一个地方,即使紫禁城再富丽再奢华,个中滋味光是让人想象都会泛出浓重的苦涩。这可不是人民心中所认可的皇帝。本该器宇轩昂,英明伟岸的君王,怎可荒废朝纲,无心政务?本该体察民情,决断天下的帝王,怎可屈身宫闱,碌碌无为?或许这就是当人被加冕了神性的名号后,矛盾而无助的最终自救。
从年少时的无条件服从,到了中年时无力回天的苦闷,万历皇帝演绎了一个活人是如何被打造成僵死的权力机制。
事实上,万历皇帝在当世的意义仅仅是帝国最高统治的象征,他身后的文官集团,以强势的联合力牢牢掌控着实权,皇帝的作为在此时看来已经无关紧要。只要他仍健在,就算毫无成就都不影响这个朝代继续在各方平衡中缓慢前进。
明朝的文官系统异常强大,并且错综复杂,万历皇帝非常清楚如果动摇了文官的利益,那明朝必将大乱。
那么,为何28年的不上朝却还是能让明朝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呢?
与其说是不上早朝,倒不如说是为了躲避文官。在朝堂之后,万历没有文官的干扰,反而能更好的处理国事。
万历皇帝虽然是历史上第一个长时间不上朝的皇帝,当时出现过辉煌的世态,也有过怠慢的状态,功与过,就留着后人去评说吧!
一,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
二,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对当时现状的一种逃避。
三,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对言官制度的一种抵抗。
四,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对奢侈生活的一种沉迷。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并非某一种因素独立所致,而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是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