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欢薛宝钗,最大的原因是在高鹗的续书中“黛死钗嫁”,故而有不少读者认为是她迫害了宝黛爱情,最后虽然称心如意的嫁给了贾宝玉,贾宝玉仍旧出家了,让她守活寡。这是目前通行本的一个结局。但是我想说的是曹雪芹的原文虽然看不到,但肯定不是高鹗续书的这个样子。然而高鹗续书能得到这么多读者的认可,还是有一定的根据的,比如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薛宝钗有两种罪,第一在滴翠亭诬陷“林黛玉”,第二在金钏死后,表现的很冷漠。
众所周知,红楼梦曹雪芹写了十年,这十年当中思想不可能如初时一样一致协调,而写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不是按照一般的写法,前后顺序写的,他是颠倒着写的,有可能七十回后的文章是先写,而前几回的文章是后写的,中间几十回的文章最后写的,总而言之,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写了十年,还没有写完,所以曹雪芹笔下人物的情感不是从一而终的,就其中一个人物,前后的表现有非常大的差异,甚至会让你感到矛盾,似乎出自两个人的手笔。
红楼梦前前八十回一般都认为是曹雪芹原文,实际上细细考究,还是有一定的问题的,比如七十九回、八十回都未必是曹雪芹的原文,因为有些脂批古本并没有这两回。也就是说到了七十八回已经结束了,有可能是曹雪芹身边的人为了让红楼梦得以流传,所以凑够八十回个整数。像六十四回,六十七回等文字便不全是曹雪芹的文字,文风及人物的语言有非常大的差异,明显是两个人的手笔。所以在金钏投井死后,薛宝钗的表现极其冷漠,虽然不能说没有人性,但是根本不像一个闺中女儿所应有的思想及表现,按照大家闺秀的行为,她应该躲避这种事,反而偏偏向王夫人去道安慰,并且说出了用钱了事的奸商话。这个时候薛宝钗表现非常异常,甚至有些躁动,故而这可能是曹雪芹早期对薛宝钗形象的一种定位,非常冷漠,但是到后来薛宝钗对黛玉,对尤二姐之死,对邢岫烟,都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正面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情谊,跟金钏死的薛宝钗完全是两类人,所以三十二回的薛宝钗有可能是曹雪芹早期定位的一个形象,随着小说的深入,以及对各位女儿薄命的人生唏嘘不已,所以在后来文字中慢慢柔化了。没有那么让人觉得可恶,从一个冷美人的符号,慢慢成为感情真挚的女儿。
金钏儿死后,薛宝钗表现出了不应该有的冷漠。把自己衣服给金钏儿也能体现她讨好王夫人。但是也能体现薛宝钗这个人大度,薛宝钗对王夫人说:金钏儿不是自杀的;如果真的是自杀的话,那她也是个糊涂人,死不足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