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全称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_”。与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套,正所谓“天公地母”。
土地崇拜属于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实际上,对土地的崇拜要早于对天的崇拜。宗教的演进,任何原始民族都是先亲地后尊天。《礼记·郊特性》说:“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土地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来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地。所以,我们至今还说“大地·人类的母亲”。古代人们要依赖它,感谢它,但又害怕它发怒(如地震),不愿给人以万物(如发生旱灾涝灾),所以得“亲地”、“尊地”,这就要敬奉地神;并加以“美报”,进行献祭。因而古代兴师动众,出战征伐,一定得大祭后土,求得地神的保佑。打胜仗后,有些部族还要用俘虏祭大地神,这是一种原始而野蛮的宗教仪式。
“后土”的来历也有些含混。有的把后土作为人名,有的当成神名,还有的说成官名。这也是自然神演化为人格神的必然现象。《园语·鲁语说:“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能平九上.故祀以为社。”说是共工的儿子,能平九州,成为地神。《礼花·月令》郑注则说:“后土亦颛顼(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之子,曰利兼为上官“神话传说中甚至说他是那位追赶太阳的夸父的爷爷(《山海经·大荒北经》》。但这些原上均为男性,他何以又成为女性呢?
中国古代阴阳哲学中,认为天阳地阴,所以后土由最初的男神,到隋朝以后逐渐变为女神,以皇帝配享。后土祠中望成女神形象,民间又俗称其为“后土娘娘”。考“后土”一词本义,应以女神为是。“后”字的初义,是指女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后”字都是女人形状,有的还带有明显的双乳(乳房)。王国维说:“后字皆从女,或从母、从子。像产子之形,”所以有人认为,“后”字的初义,就是全族之尊母。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上古母系社会中,生育了本族全部子孙的高母,乃是理所当然的领袖和权威,“而其名称就是后”。再看“土”字,从字义说,《释名·译天》:“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所以生人者称母,生万物之母,可称“土”。照古人的说法,叫“地为母”(《后汉书·隗嚣传》)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大地母亲”。要之,“后土”一词,就其本原来说,正是指“大地母亲之神”地母。正如丁山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所说:后上是自初民社会所祭的“地母”神演化而来。因为地母能生殖五谷,五谷由野生培植为人工生产,是由妇女创造的、在女性中心社会时代,即称地母为后土。
自秦汉以来,历代帝土皆祀后土,到了北宋政和六年(1116作)九月朔,未徽宗亲临玉清和阳宫,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_”,并规定礼仪规格同玉帝一样。道士们为了“配套成龙”,也为了装门而,遂把后土请来.列为“四御”之一,陈她是掌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天帝。
后土除与其他三御合祀外,有些道观还有后土殿,另有专祀后土的后土娘娘祠。
中国古代阴阳哲学中,认为天阳地阴,所以后土由最初的男神,到隋朝以后逐渐变为女神,以皇帝配享。照古人的说法,叫“地为母”(《后汉书·隗嚣传》)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大地母亲”。要之,“后土”一词,就其本原来说,正是指“大地母亲之神”地母。正如丁山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所说:后上是自初民社会所祭的“地母”神演化而来。因为地母能生殖五谷,五谷由野生培植为人工生产,是由妇女创造的、在女性中心社会时代,即称地母为后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