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鲁迅起先在日本留学学习医术,想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和知识拯救国人的生命,后来发现了社会中的腐败和阴暗,弃医从文,选择用笔杆拯救人的思想,如果做医生一双手只能拯救有限的生命,但是一部部抨击现实的作品却拯救了千万人的思想。
鲁迅非常同情低层的劳动人民,鲁迅小的时候家道中落,从一个别人眼里的大少爷沦落到贫苦人家,受尽人的嘲笑,贫穷和压迫让从小就感受到了世道的残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都是封建制度下深受折磨的小人物,而这一个个的小人物却表现出一个时代下的人生活现状,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悲哀和同情。
鲁迅还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的人,不受封建主义的控制,到了该结婚的时候,鲁迅的母亲以病相逼威胁鲁迅回家结婚,但是鲁迅是不愿意遵循这种传统的婚姻,鲁迅的结发妻子朱安就在老家照顾婆婆几十年,而鲁迅在美术学院和自己的学生许广平产生爱情并且同居,后来生下一个儿子,而朱安只和鲁迅有夫妻之名未尽夫妻之实。
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就算是伟人,也会有不完美的一面。但鲁迅除了看起来凶一点,其实我还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槽点。不过由于他在中小学时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所以我也不想说什么他的好话。
我相信每个人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都不愿意有个人总是板着脸对你说大道理吧?而且一说就说了好几年。
每次看到课本里鲁迅留着一字胡,一本正经的样子,年少不懂事的我就忍不住想要用碳素笔给他上妆。“干嘛这么严肃,看着你这个样子心情都不好了。”我当时边画边这么想(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每次语文老师要上鲁迅课文时,我心里就憋得慌因为鲁迅的文章总感觉太晦涩了,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要压制读者情绪的力量,让人不太舒服。我喜欢看有趣的文章,喜欢感受作者的情绪。
后来不需要上鲁迅课文时,我才开始喜欢看他的文章的,我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怕是因为我也开始变成要压制自己情绪的大人了。
鲁迅的文章,是写给大人看的。
乐于助人的人不怕艰苦的人专心致志的人不怕奋斗的人不怕寒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