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京剧,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接触过京剧。
随着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多样化起来,京剧作为传统的国粹,是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认知的才能入门的,自然而然在选择的队列上就已经落了下风。
众所周知,包括京剧的戏曲类艺术是拥有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的,或者是有自己独特的唱法。这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却也是一大门槛。戏曲中的语言不是普通话,而是独特的唱法所形成的。这也是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戏种,却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的原因。就算是京剧也是无法打破地区的障碍的。
京剧还有一个特点在于难懂,作为艺术是完美的,但是吸引力却不足。现在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艺术太多了,这也是泛娱乐化的一种标志。逐渐的就有人没有接触过京剧,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纵然京剧是一块瑰宝,但是也得要有让人接触的欲望才行。很显然京剧就是这样。懂得京剧的人都知道京剧的好,每一场京剧都是一场视听的盛宴,而没有接触过的只会觉得这些咿咿呀呀的是什么。
作为初学者来看,京剧的魅力是不够的,而京剧需要做到的是如何将这些人给留住。让他们入门。只要愿意入门,那么以京剧的内涵与深度,让人逐渐喜欢不是难事。难就难在现在这个娱乐行业百家齐放的时代。还有没有人愿意坐下来品读一场京剧的魅力。
一开始是因为听不懂,自从粉了张云雷之后就开始各种听戏,京剧、评剧、京韵大鼓…… 哈哈~现在还挺喜欢听的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是现在喜欢京剧的一般都是老年人,而青少年喜欢京剧的是越来越少了,这是可能是因为现在的90后之类的年轻人听不懂京剧的语言,但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国粹,我们还是要发扬我们的文化
如果真能去剧场静下心来看几场真正的京剧,就不会问出这么没水准的话了。京剧的魅力不是在电视机前看的,必须进剧场。可惜现在又有几个人能真正静心去看呢?
不是京剧不美,而是太美了;不是不喜欢,而是太喜欢了。之所以不去关注不去看,是因为京剧给人的感觉太高大上了,说得过一点就是不平民化。在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你几时看到过京剧团打个简易的戏台子演出?但,地方戏就不一样了,不管是省剧团还是民营剧团,他们每年下乡演出的场次很多,那怕在野地上搭个帆布棚子就可以演出了。很受老百姓欢迎。反观京剧,在乡下演出的很少。倒是在央视戏曲频道经常看到京剧演出。特别是《空中剧院》,大都以京剧为主(偶尔也播放地方戏),台下的最前面总是放上几张很高雅的桌子,不用说坐的肯定也是有身份的专家呀领导啊什么的。票价也就不用说了,普通的百姓也是看不起的。所以,京剧被冠以国粹也就不免成了高大上了。我觉得吧,戏曲市场还是在农村。我是河南人,在我们家乡,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可以说人人听得懂,人人都能哼上几段戏,不过还真没有几个人懂京剧。据说河南省也有京剧团,但没有看到过演出。为什么说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京剧,我说的这些可能也是原因吧。亲民的东西,老百姓才懂,才会喜欢!你说呢?
青少年并不是不喜欢京剧,时代节奏感加快受西方文化影响,觉得听多了就好听,而国粹艺术又不是说懂就懂,要耐心去品味,学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之事,就象看报纸既健康又不伤眼,可青年人都喜欢用看手机新闻,这就显而易见也就见怪不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