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剧种之一。也深受人们喜欢,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元杂剧喜欢用悲剧为背景,结局却总是圆满的,这是因为,以这种手法,更加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向往圆满的结局。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元杂剧,元杂剧起源于元朝,它相当于现在的舞台剧,在当时深受人们欢迎,是当时人民群众,很喜欢的一种文学消遣作品,也是古典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珍贵作品。
元杂剧喜欢用悲剧为背景,以圆满的方式来结尾。原因有两点。第一点,这是元杂剧的一种描写说法。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以悲剧为整个故事的基调,增加观众的代入感,调动观众的同情心,然后又用圆满的结局收尾,这种情感落差,更容易吸引观众,更容易为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我们以元曲四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为例来讲述一下。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典型的悲剧为背景而以圆满的结局收尾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窦娥的女子给蔡婆家做童养媳,但是在婚后她的丈夫不幸早死,只留下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但是流氓张驴儿想要霸占窦娥。窦娥不从,因此张驴儿想毒死蔡婆,然后诬赖给窦娥。不过却不小心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因此张驴儿诬陷是窦娥做的,最后窦娥被判了斩刑。在刑场上,窦娥对天发誓说如果不是她做的,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后来都应验了,彰显了窦娥的冤屈,在这个故事里,窦娥虽然是冤死了,但是最后也表明了窦娥的清白,非常容易吸引人,代入感很强。
第二点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圆满的情节,我们希望看到故事的结尾都是圆满的,而不是以悲剧收尾,这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性情所在,与西方截然不同。
因为我国的传统思想便是喜欢一个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元杂剧也是这样,虽然过程会有些悲剧,但是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尾,是整个故事具有欢乐浪漫的色彩。
因为元代在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那个时候是以蒙古人统治的,中国汉人的地位特别的低。也是这个原因,所以编剧有这种样的结局。
因为元杂剧想要更加凸显出人们心中所想,都想要好的结局,出现悲欢离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样大众才会更加去喜欢元杂剧。
因为悲剧的过程太难熬了,所以要在结尾的时候给人们希望,告诉人们生活总会见到光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