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上学时人手一本,只是为了故作深沉,对书中如梦似幻的故事并没有太多的感同身受,长大后,逐渐发现书中那些生命中不可逃离不可消除的深沉的孤独与宿命,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都如此真实。
朱自清的《匆匆》。时光、爱情等都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对于这篇必背文章,直至现在大家也不会忘却。这些道理即使传承了数千年人类也还是在重蹈覆辙,只是因为没有失去,又怎么会懂珍惜。
鲁迅的大多数文章都符合今天的主题:小时候不懂,长大后动容。这或许就是民国那一批知识分子受到重视和追捧的原因:抛却了儒家和皇权数千年统治下的小格局,开始关注社会与人类。
现在最爱一句话“小楼一夜听春雨”,因为字里行间的浪漫情怀,有楼有夜有雨。而今真的作客京华,才懂得人情凉薄似纱。更无力的是壮志难酬,而年华东流。
朱自清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长大后才明白那种父子之情。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总是长大后才有更多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