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以归纳于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无论现代诗和古代诗,都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属于诗体,这是一个人的才气表现,比如纳兰容若和友人写回文诗来比拼才气,这是古代文人最喜欢的斗“才”的方式,然后还有对联,对联是古代诗尤其是格律诗的基础,但是当代写古诗的,对联基础很差。关于诗体,章太炎老先生说过:有韵为诗,无韵为文,这是诗歌和文章的区别,看古代的诗体,大约有这么几种:诗经体式,古府体式,建安体式等,以及后来的格律诗,格律诗又叫新诗,除了格律诗以外,就是古诗。
文体的出现,兴盛与衰亡,恰恰与时代合拍,正如诗经反映的是原始的哼唱,唐诗是汇合了隋朝前的豪迈,宋词融通了当下的繁华,元曲哼出了异族强迫下的哀怨,明清之际的小说正是对另一种生活的唤醒,乃至文言文的消失,当代文学形式的新生,使得历史再无重复,而文学文化文明更趣不同。网络化当下,再无前朝的影子,其虚拟的表情更彰显了时代人的知情意,于是,诗词只能留在远方,格律的情调如同书法,便成了一种积淀,也成为一种怀恋,超越便含在其中了,尤如凤凰涅槃。
真正的好诗,追求的是表象与意境完美的结合!诗的语言表达即是她的表象,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与其所注入的感情,便是她的意境。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唐诗宋词,便是经历大浪淘沙而留存下来的精华!她们在表象与意境的表达上引起人性的共鸣!而现代诗不泛璀璨夺的明珠,也更多的存在为诗而诗,为名而诗,为利而诗的沽名钓誉之辈,当大浪淘尽沙砾而依然炫目的明珠,在不是很久的将来,也会象唐诗宋词般耀眼!
首先应该明白,诗词是以非常凝练的语言,用以抒发情感、表达生活的,且富有韵律的文学体裁。体裁的完善度,古典诗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通过格律完备了其体裁的音乐性,节奏性,甚至是表达性。虽然乐谱的缺失,让古诗词的音乐性消失,但依托格律所产生的节奏性和表达性却还略有保存。而现代诗自白话文而兴起,不过短短几十年,对于体裁来说,就只能讲一个押韵了。
唐宋的诗词作者大多为当时的精英阶层,有着深厚的学养和广阔的视野,并且诗词是科举的考试内容,写好诗就有可能有光明的前程。加之唐宋时可选的娱乐形式很少,而唐宋诗词是可用于歌咏的,有传播的基础。而现今可供消遣的东西太多了,并且形式更加直观,获得声誉也更容易。这样一来,精英分流,受众分流,自然就不可能有唐宋时诗词的繁荣了。
为什么现代诗总超越不了唐诗宋词?因为唐诗宋词既有内容,又讲形式(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所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令人美不胜收,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写的“诗”,越来越多的所谓“诗”不仅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甚至连韵都不押,听起来对不起耳朵,不像诗歌,如垃圾一般令人厌恶,一代不如一代而令人羞愧,遭人唾弃,何谈比肩,更谈何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