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近代大家李叔同先生。他生于津门巨富之家,长成之后,唱京剧,演文明戏,写诗词,谱歌曲,交名士,访名妓,翩翩浊世佳公子。之后,渡东洋,当教员,研究金石……然后毅然剃度出家,别妻子,洗铅华,笃志苦行,专事研佛,成为一代律宗宗师。综观其人一生,可以用“潇洒”概括吗?
北大当年的学霸王青松老师。他和妻子出走繁华的京都,选择隐居在没电、没电视、没网络的山区。他的北大同学得知他的近况后,嚎啕大哭。王青松老师却说:“我听得出,他身在高位濒临崩溃的压力,而他不知道,我内心里有多富有。”
.正所谓没心没肺,活得不累,由于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其外在的表现就不同,累与不累,潇不潇洒,全看心态,有的人什么事情都不往心里去,车到山前必有路,今日有酒今日醉,一切顺其自然,当然就活得潇洒喽。
陶渊明先生刚离职时,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很潇洒。刚开始隐居时,“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也蛮潇洒。但是,在他真正隐居南山之下、开始躬耕陇亩之后,就未必能潇洒起来了。
我们后人看古人、议论前贤, 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标准。所谓的“潇洒”多数是他人的观感,真正的潇洒是自己的坦然选择之后的不悔不惧。
倘若心情不舒不畅,到哪里地方会没有忧愁呢?倘若心里坦荡安泰,不因客观环境而影响自己的精神,到哪个地方又会不高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