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必纠结于此,很多事是相对而来的,不是绝对化的,这要看那本书的性质,或者你当时的心境;比如你拿起的是一本高中物理化,或者文言文必要字字究其本质;看小说故事看的就是过程和情节,而不是只观开头结尾,读的过程中自然会被吸引,跟着情节走并联系自身,这也是小说的意义;哲学类的需要的不是字字斟酌,而是看的次数,很多人觉得哲学类枯燥无味读不懂就是因为不愿跳出读书的舒适区,其实汉语的博大精深还在于反复的去读真的会潜移默化的理解。所以不必要去考虑读书的方式,书到手中自然读。
我个人的习惯是会在脑海里构造场景,而且这个并不能算是“习惯”,因为是我无意识就会在读到文字的时候去幻想画面。所以如果我要写什么东西的话,也是为了表达我脑海中已经存在的画面。所写下的文字,也想力求展现出丰富的画面感。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是画面记忆的类型,小时候的记忆都是通过一些动态的场景保存的。我对电影、动画、绘画等连续画面、断面展现形的艺术也特别感兴趣。
当然会啦,这样更容易投入到书的内容中去,感觉跟自己置身于那个故事或者梦境一样。这也是看书能给我带来愉悦的很重要的原因。缺点(个人认为)是因为全凭脑洞,我所构建的世界和作者所构建的世界往往是不完全一样的。直接导致我看翻拍的电影作品时,总是不太自在。
我个人是边看边幻想的,跟着情节走,这样我才能更了解主人公的心情,每个人物的特点同时加深内容的印象。但也有一点不好就是看的慢耗时间。但我喜欢自己边看边幻想的感觉,就好像我身临其境般美仑美奂妙不可言。
当然会,有的人之所以喜欢看书而不喜欢看电视剧,就是因为看书可以由自己想象,而电视剧却和自己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所以在书和电视剧之间选择了看书。
对我自己来说是,边看边幻想场景,幻想的越仔细越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能感受书中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