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崛起的基础,是义务教育的普及。
现代文学毕竟是束之高楼的艺术,离大众有些远。
那是文人,和自认为是文化人的圈子玩的东西。
没有贬义,但事实就是这样。
看过好几个平台的运营数据显示,网文受众的人群,大多在小初高,部分大学生和更部分的成年人。
这样大基数的主流受众,让他们看现代文学是不是有点扯,特别是小初高的学生。
而现代文学的受众,本来人数就少,还得忙着生活,家庭,工作,自然越发稀少,小众化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而网文本质是商品,是填充读者碎片化的闲暇时间的商品,拥有大基数的受众,又形成一个能够造就千亿级别上市公司的市场,引导资本进场,崛起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并非“小众化”,这是话语权的变更。我想无论人数、比例,文学爱好者都是史上最多。一是识字率的提升,二是大众文化程度的上升。过去精英才有话语权,让你以为文学好像非常非常主流,那只是普通人无法发声罢了。现在普通人也有话语权了,并且还在一直下沉,如快手就因此崛起,这很正常,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简单的”。未来只会更盛,越大众化的,越火。最后,我并不认为唐家三少等“起点式网文”有任何文学性。虽然某网文大V已经在路上了……不是小说必须有文学性,有才是好的。“起点网文”是很优秀的娱乐消费品,但非去扯文学性……过分了。
某种程度上,我们正是在认识到网络文学有可能成为一种属于人民的文学的意义上来批评网络文学。我们必须看到在网络文学的巨大现实中那种人民对于阅读愉悦的巨大需求,必须看到人民在网络文学阅读中已获得的和尚未获得的满足,当然,也必须看到人民的真正阅读需求被利用和被误导的种种危险。意识到这些危险要比担忧什么“传统文学被边缘化、被取代”远为重要,要比什么慨叹“娱乐性有余而文学性不足”远为重要,而这些危险的源头,最终仍然要归结于资本逻辑的肆意和霸权,即令它们貌似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场面。
网文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必然,和社会的浮躁、快餐文化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认为看肥皂剧的人比看话剧的人多是正常的,那么网文比传统文学火也是正常的。网络时代之前,文学中的肥皂剧没有合适的舞台,现在有了,这是很好的。多年以后,网文中的佳作也会成为经典,乃至名著。《水浒传》《西游记》初成之时,士大夫们谁会看得起这玩意?都是一些穷酸书生没当上官,为了养家糊口才写的小说,当时人们觉得四书五经比章回小说高到不知哪里去了,现在又如何?
自从网络普及以后,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大势所趋,并非黑马。就像大屏手机带来的移动端阅读量渐渐超过PC端一样,这都是大势。还抱着落后十年的眼光,认为所有新鲜事物都是“异军突起”,这样不是不好而是不对了,不如去思考一下,随着科技的继续发展,文学的下一个主要平台会是什么,真猜对的话说不定下一个亿万富翁就是我们呢。
我并不认为唐家三少等“起点式网文”有任何文学性。虽然某网文大V已经在路上了……不是小说必须有文学性,有才是好的。“起点网文”是很优秀的娱乐消费品,但非去扯文学性……过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