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做笔记读书笔记'是项必不可缺的工作。在众多记录读书笔记的方法中,作者最推荐的是“思维导图”法,而且大岩俊之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着墨很多。我们常见的利用便利贴和各种“标记”“划线”“书页折角”等记录方法,书中也有提到。但是有一点我很赞赏,那就是在便签上写上一些关键词,这样看到关键词你就能知道此页讲了什么记录完以后关于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我觉得想要提高读书效率,保证读书的质量是前提。明确读书的目的(带着问题阅读)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看书的时间也被压缩,每当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为什么要读它”。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在阅读过程中才会积极寻找书本的重点内容,以期解答自己的疑问。只读有用的信息《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提到,一本书一般只有20%的内容是重要内容,而这其中只有4%是精华内容。对于想要提高阅读效率的我们,如果只看这4%的内容,效率岂不是大大提升。书封、推荐语、序言、目录和后记等书本信息,往往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这些有用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标题、黑体字、段落中心句等来寻找有用的信息。
我自己从小爱看书,以前我看书是个拼属性不拼技能的选手,后来看得多了,尤其是阅读类书籍看了好几本以后,慢慢也总结出了一些可以适合大家用的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先看序、前言、目录、后记,对于一个优秀的作者来说,这三个地方会明确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和结构,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通读,还是节选其中我们感兴趣的地方读就可以了。想提升阅读速度的人,要做到不断扩展自己的阅读宽度,也就是一眼能够看到的横排文字和竖行文字有多少,再有就是不要默读、不要追求字字看清、不要回视,我们都不是小学生了,阅读也不是在学习朗诵。
思考一下自己对哪些书感兴趣,哪些书(知识)是自己迫切需要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好处的。如果不会找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人推荐或上网根据关键词搜索。比如在豆瓣里面根据不同分类,查找相关书籍,然后看看书籍评论、评分这些,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第一步给自己列个书单,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把书单融入阅读计划中,也就是每月要读哪些书,每天的读书时间或者读书量是多少。做成一个表格,张贴在显眼处(可以用带颜色的笔,有创意的做这个读书计划表)。把当天要读的书放在准备好,放在书桌等地方。 这样可以起到提醒作用,防止你忘记或一拖再拖。
帕累托原理又称“省力法则”或“二八法则”,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运用。当它运用到阅读和记忆等方面的时候,我们的阅读会更高效省力。帕累托原理认为就许多现象而言,80%的结果源于20%的起因。通过该法则,我们可以在阅读行为中作出自我调整,以求将阅读量减到最少。抓好起主要作用的20%的阅读内容,其他80%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将百分之二十的主要问题与百分之八十的次要问题分离,我们的阅读会大大减负。当你在阅读时,如果能熟练地运用帕累托原理分离法,便如同学会了如何在阅读中“偷懒”,再晦涩的文章也能读得快、读得懂。
个人注解法,对于阅读注解,长期阅读的书虫们都会使用,但是如果一个人只读一本书,必须将阅读记号和注解归类统一。你读一本书只能用你已经熟悉的符号,这样你才会认得,才不会发生误读的情况。在书页间,文章上下的空白处,都可以写下文字或者符号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些文字和符号都叫做注解。在各种古文献和古书籍当中都有着大量的“注疏”,古代人的阅读学习方法值得今人的深入学习,所以注解法对于阅读高手而言必不可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