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是跟着慧兰瑜伽练习的,很老的一套瑜伽碟,虽然她老人家的普通话有点费劲,不过给出的体式都比较基础。《瑜伽境界》的碟也买过,风光很美,只是我不是很习惯那个课程的设置,放给练习的时间太短了,需要不停按暂停键。有的印度老师给出的体位难度太大,未必适合中国人的身体。我在印度的时候,连卖衣服的小伙计都能轻松来几个阿斯汤加穿越体位,他们是童子功觉得这些根本不算难。特别推荐两本瑜伽书,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级练习都可以用:来自艾扬格《瑜伽之光》和《瑜伽之树》,前者堪称瑜伽体式的教科圣经,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及其精准。后者讲他练习瑜伽的一些经历和心得,可以作为入门读本。
我记得曾经参加一位老师的工作坊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很喜欢瑜伽,但是我所在的地方没有老师,不知道怎么去练习。老师回答说:瑜伽学习是需要老师的,但是老师并不止局限在一个人,一本书、一段视频、一套动作其实都是你的老师,如果因为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不能去上瑜伽课,那么跟着书本和视频练习,总比完全不练要好。我练习瑜伽十五年,教课三年,前一年的瑜伽练习就是跟着买回来的VCD练习,虽然现在看来动作不标准,很多练习细节不知道,但是我还是慢慢入了门,喜欢上瑜伽,从上大课,上工作坊,进而参加师资培训,又回归自我练习。
我的方式:听听身体发出的呼唤,用心感受自己身体目前的真实状态如何?与练习瑜伽的目的是否匹配?我现在的工作强度怎样?每天吃的睡的怎样?每天的精神状态、精力水平感觉起来如何?每天是累得不行,需要放慢节奏、缓解紧张?补充睡眠?还是觉得自己平时坐得太多,动得太少?这个问题,决定了接下来该选择怎样的瑜伽。如果平时已经忙到不行,身体是需要多休息的状态,那也许练习的目的就先该以修复身体为主。瑜伽的目的,其实也是帮助一个人找回自己,将自己的想法与意识,和自己失联的身体恢复连接。
我练习瑜伽的时间还不到两年,资历很浅。去年九月参加了瑜伽教师资格培训,现在也开始接一些私教课。我自己算是自学入门,所以一直自信的告诉大家,自学应该去看些什么样的视频。打坐:养成每天打坐的习惯,培养专注的能力。之所以说体式是基础,因为没有好的身体是很难做到专注的。持戒:帮助身体维持一个比较纯净的状态,保持体式练习的能量。运动解剖学,帮助我们避免因为不恰当的体式而受伤经络学,帮助我们充分了解体位的含义中医基础理论,其实也是相通的。
我平时实在太忙了,目前也是在家自我练习,到今天已经练到第323天了。在家自我练习的好处在于: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地点。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设计适合自己的瑜伽序列,享受创意的乐趣。在家练习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准备防滑、厚薄适中的瑜伽垫,以及相关辅具(瑜伽砖、瑜伽带、抱枕或抱毯),如果对瑜伽完全没概念,还是建议先去上几节课感觉一下,可以在瑜伽课上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序列、想要挑战的体式(也往往代表着自己的弱点),然后用在家里自我练习。
就个人经验而言,连续300多天早起的练习之路,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摸爬滚打的过程。因机缘巧合意外地踏上瑜伽的自我练习之旅,刚开始的时候想要练又不知道该怎么练,走了好多好多弯路,从一开始找书找公众号学习体式乱练、上瑜伽大课学习体式,到后来去上各种针对瑜伽老师的师资培训课、自己尝试编排和设计瑜伽序列……终于在最近,开始渐渐感觉找到了一种能和自己身体状态契合、并适合长期坚持的练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