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定性为小众玩艺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外历史上的所有器乐演出都没有它的份。也就是在过去中国的老百姓因为生活贫穷、平淡、朴素,整个的业余生活都围观着如何能平安度日而处忧虑与忙碌中,高雅艺术本就无法登堂,那许多喜好音乐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和口琴作伴,因为口琴当时在国际社会主义大家庭很盛行尤其是当时的苏联几乎一直是一个鼓吹集体化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标签,所以在集体活动中口琴是即便宜又使用方便的一个伙伴,久而久之口琴便成了在普通人中流行的小玩艺了,其实即便如此它也称不上是一种乐器,对比眼下时代的群文活动,口琴的局限性更是明显,所以它只能受限于群众私人珍藏与使用,孰轻孰重想来自然就能明白了。
不是不爱口琴,而是手风琴,电子琴,那些音乐乐器,都不爱,具体原因有三大类,一是手机游戏,容易上手,又容易刺激感观,五六岁小屁孩都拿着手机玩吃鸡,五六十成年人,也拿着手机玩游戏,第二,社会价值观,损人利己,暴力倾向,等等负能量太多,生活压力大,社会个人权力,存在感太低,比如,普通人是无法通过玩乐器,让人感觉到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相反,你的声音而打扰了你周围的,说白了,音乐只有富人才玩的游戏,穷人没心情。第三,现在社会是金钱至上,人的本性,比如,善良,乐于助人,爱自然,爱他人,爱花,爱山,爱水,爱一一一爱音乐,都被金钱束缚了。
很喜欢口琴,入门也觉得蛮容易的,就是要花时间练,现代人不爱口琴,我觉得有这几个方面,第一,卫生方面,每次吹了要清洗,甚至搞的到处都是口水,比较麻烦。第二,有时候吹乐曲,遇到几个连续的双音,吸的时候,都能把人头吸晕。第三,吹奏曲子,嘴巴肯定要在琴身上游走,这时嘴皮子磨的腾,还容易磨破,第四,音量小,伴奏或主奏,如果不用扩音器,效果太差。第五,如果不是半音阶口琴,一般口琴的话,想变调几乎不可能,演奏不同的调,必须换不同调的口琴。以上个人认为是这几个方面。
24孔假大师太多,10孔太难。单说音色与曲风的关系,24复音口琴比较适合苏联歌,那确实是过时已久。10孔最早还是19世纪到20世纪黑人玩blues玩火的,技巧复杂多变,永远不能说自己完全掌握了。很多人吹个流行歌就觉得10孔简单,10孔玩blues的话光压音音准就够练个几年的。乐器没有简单的,觉得简单还是因为眼界不够。要说不火,还是国内的大环境在这,年轻人都去看嘻哈了,有几个热爱blues、jazz、funky这些需要底蕴的音乐形式。
虽然自己高中时就玩口琴了,但总觉得口琴不算正规的乐器,属于不会玩乐器的人玩的东西。所以从来都不好意思说吹口琴的事,那里谈得上秀啊?人家都是玩高大小的乐器,我感觉自己没那个天赋,所以吹口琴也只好自己偷偷的欣赏。我大约买过三至四支口琴,基本上只有C调的。后来还买了一支半音阶口琴,可以吹一些有升降半音的曲子。由于没学过其他乐器所以不值得一谈。其次就是觉得口琴会被口水弄得脏兮兮的感觉不太雅。仅此而已!😓
普及问题,很多国外著名电影音乐有不少口琴伴奏曲,五六十年代小学生均有口琴课,以上海为主要城市口琴相当普及并且出了很多大师,随着社会发展当时的国内特色复音口琴满足不了外来音乐及国内音乐的发展口琴爱好者及口琴大师们又没有和世界接触没有很好的把半音阶口琴十孔口琴引导过来,使爱好者减少,广大青少年失去了兴趣。当今世界口琴在国外想当普及以日本女口琴家南里沙演奏世界名曲振动人心。目前国内北京上海爱好者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