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民间学者中,有一部分是缺乏一些基础训练的,每个人的研究范式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缺乏一整套严密的逻辑体系。没有这些基础工作的支持,很多的人文社科研究同样会停留在想象层面。这样一来就麻烦了,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别说官方学者与民间学者之间了,即便是民间学者与民间学者,也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
有些民间学者,本身具备比较强的科学素养,换言之,已经入门了。这些人在努力的时候知道方向所在,也能够做出成绩来。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过。对于这样的民间学者,其实官方学者应该多与之沟通,提供帮助,互相促进。
有很多的一些所谓民间学者,恐怕并没有到达“学者”的程度。没有掌握研究的方法,而且还不愿意认真学习,总是抓着一两个自己的想法死磕。那么这样的“研究”,即便花再大的力气去做,也无法获得什么成果。
在我看来民间学者整体社会形象都不是太好。评价学者还是应当站在个人学术贡献的基础上来进行。对于民间学者,我觉得并不值得鼓励,因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人认可)。
遗憾的是,民科喜欢转牛角尖,加之知识体系并不完善,科学论证和逻辑推理能力很差,对于前提缺乏检验,得出的结论常常骇人听闻(闹笑话),所以常常被官方学者吐槽和俯视。
我所了解民间学者,也不知道哪里还的灵感,有推翻相对论的,有推翻宇宙红移的,有创立宇宙大统一理论的,有造出永动机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会微积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