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正有区别的是,认真地对待自己所读的书,仔细翻阅一下目录,然后大致浏览一下这本书的哪些内容是我们要获取的。从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几乎就能提取出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些部分的文字是用来辅助理解,有些文字是用来举例论证观点的,这些内容我们注意到了吗?当然,读书的目的也是有区别的,有些人是为了学习而读书,而有些人是为了消遣而读书,不论哪种情况,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远比读了多少书更重要。
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爸和我妈。两个人都是初中文化。我爸爱看书,各种书。我妈除了知音杂志,基本不看。我爸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开车不飙脏话的人,遇上什么事都不急不躁。上车会给老人让座,垃圾不会乱丢,对待什么事都有自己的看法。绝对不贪小便宜。我妈是,开车脾气暴躁,能占的小便宜不会放过。每次觉得读书没什么用的时候,想想我爸跟我妈。还是觉得,多看点书吧。
心境不一样。读过很多书的人很容易给自己加很多戏,生活会变得很有意思。比如说你追一个女生很久都没有成功,你可以读一读叶芝的诗,想一想金岳霖的人生,背一背“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学到不成终不悔,此心难冷更难温”。自己就能在心中演一出有滋有味的大戏。
区别就是你本来可以用来学代码的时间浪费在读畅销书上了。你说没读书就像张飞只会说 ‘俺也一样’,但是你忽略了他一样是位名留青史的将军。你说你看见很美的景色,可以引经据典,而不是只说一句 好美啊;然而,你除了背颂和套用古诗词,却不能用现代白话准确地描述出你的眼前风景,这跟我说一句好美啊其实并没有区别。
同一个宿舍的女孩鄙视地问我,你读那么多书,学过舞蹈,学过钢琴(只学了一点点……偶尔提起过),有什么用?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学习成绩不太好,有点驼背,不太自信……在努力了)?一个哪怕读过一点点书,且有所思考的人,都不会轻易问别人一个这样失礼的问题的(有素质的人也不会)。我没有这么告诉她(微笑)。
读书的人会给人一种距离感,你会觉得他不易接近,但他又偏偏看得穿你的想法。这种感觉有时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因为读书读多了,所以理解一件事情的方式和常人不太一样,读书多了就不太喜欢瞬间下定论,喜欢琢磨通透了,再消化进去,所以会觉得靠一个人太“近”,就会因为视角或者距离影响自己理解或着下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