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皆是《格律诗》的诗体。而格律诗中的每一句中的字,都要按《平、仄》的声调而写。为了符合每句《平仄》声的规定,所以经常需要反复的换字,多次的换字仍然有字不达意之句及句不达意之境。格律诗中所谓的《律》皆为八句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格律诗中的《绝》规定是4句,也是既不可多也不可以少。所以从宋朝开始很少有人写格律诗,转而写词。从此《格律诗》日渐衰弱。宋人写诗不注重《格律》而写七言、五言、古风诗和乐府诗,只需《对仗、押韵》即可。最多也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字分明。所以老杇认为:我们今人完全没有必要更没有时间因写格律诗而《自寻烦恼》!我们写古风、七言、五言、或汉乐府诗完全可以成名!若对仗用得《奇》,押脚韵用得好,便是好诗《佳作》老杇纵揽古今《诗》的大海之中,名句的对比率,格律诗所出的名句少之又少。汾淮居士
古人写诗是用来唱的,所以,格律原本是为体现诗的音乐性,自然而然逐渐形成的,后人又进一步归纳整理,形成了现有的固定格式,七绝七律之类。有了格律之后,好处是便于套用,可批量生产,但缺点是防碍了内容的自由表达,想再出新的精釆的作品很难。我想啊,只要保持传统诗的音乐性,能朗朗上口,押在韵上,不必严苛于个别字的平仄,这样才旄写出更多有思想,有情怀、有温度,通俗易懂,反映现实,能大众传播的好作品来,传统诗歌才更有生命力!赞成的请点个赞!!
有钱、有闲、有心、用心、弃心、无心、无心又有心,于是无情又有情。
这一过程,相辅相成,对现代人来说,缺一不可!你打算怎么入手吧?
或者,继承诗词的灵魂陶冶一下情操,天公已然重抖擞,新时代,专业的事情留给中文系的学生、学者、专家教授,而与民间不拘一格降路人随口起抑扬顿挫即为韵律亦人才,岂不是更好?
笑呆鸟们何其迂阔!
七律-厦门抒怀
一别半生如梦中,日光岩上又重逢。
晓暾拂面似流水,夕照搔头成老翁。
传统人间凭妙语,改途时代仗奇功。
淡怀名利平生志,薄命诗书追大同。
熊文俊 2020-6-18 写于南昌。
今人写格律诗,除了必须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格律规矩,还应该与时俱进,在语言上表现当代特点,不必写得跟古人一样的风格。
七律《早春赏景》新韵!
寒尽春回物向阳,复苏大地换新妆,
风梳翠柳池当镜,雨沐红桃雾作裳。
山转小桥流水畅,岭回曲径落英香,
登峰放眼云天阔,览秀开怀视野宽。
(本人这几天瞎编的!共实写诗也不难!搜索格律规定后,大胆练写吧!写对仗,先练对…对联,有益提高对仗水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首先是感性素材的用心积累。此外,还必须辅以平仄韵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只要有心,基本可以开动了。但要写出好诗,最重要是要有境界,有意境,这就不是只凭技法可以做到了。也有好诗是诗人即兴口占即语惊四座,这更是千锤百炼后的潇洒,非今之大家不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