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做好心电图,胸片,MRCP或B超,腹部透视。抽血查血常规、血胆红素、凝血功能、作凝血酶原时测定。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行碘过敏试验,对碘过敏者,禁止做PTCD。教会患者做屏气动作练习,重症炎症者给予患者抗炎药物。术前禁食8~12h以防止术中误吸的发生。心理疏导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缓解焦虑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积极配: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患者因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感到病情的严重性,心理压力较大,部分患者出现忧虑、恐惧、消极的心理状态,不愿与人交流沟通。而对于PTCD治疗本身可能带来的不适及潜在危险也充满了担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交谈、介绍成功案例与患者交流等有效方式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治疗效果,让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赖,增强信心,以期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术中护理,核对患者相关信息,进入手术室前应排尽大小便,患者取仰卧位;在操作者对侧肢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持续心电、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监测,持续吸氧2L/分;在穿刺送导管的过程中,嘱患者配合医生做吸屏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因球囊大小选择不当而导致反射性的心脏骤停;妥善固定PTCD引流管,将管道盘旋一圈固定,能有效防止因为不慎牵扯管道。
常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卧床4~6h,以30°斜坡位为宜。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随时观察引流管与皮肤穿刺处是否固定好。术后禁食水8h,8h后患者无不适可进清淡的软食或流食,忌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同时根据大便的性状调整饮食。无腹泻者后可进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维生素丰富和易消化饮食。疼痛:由于PTCD穿刺是局部麻醉,术后留置引流管,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剑突下、腹部穿刺点疼痛及闷胀不适等症状,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教会患者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引流管的注意事项,防止扭曲、阻塞、及因外力的牵拉导致引流管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严禁床上剧烈活动及用力咳嗽或用力大便,避免引流管脱出。每日更换负压引流袋,更换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引流管接口处感染致逆行胆管感染。每日更换敷料,如有渗出及时更换。引流袋固定在低于穿刺点20~750px的位置,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逆行感染。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若引流量减少或无引流液引流出,应检查管道是否受压、扭曲或堵塞,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后仍引流不畅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手术治疗。
避免剧烈活动,置引流管者保证引流管的无菌、密闭、通畅、妥善固定,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并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的保护。如果引流的液体黏稠,可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和胆管,保持其通畅,并注人抗生素。饮食护理:术后禁食2h,给予患者低脂肪、高蛋白、高糖类、丰富维生素饮食。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胆道引流管在引出腹壁时,做皮肤缝扎固定,并将引流管盘成S形,用宽的蝶形胶布固定。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正常每日胆汁引流量为500-800ml,如胆汁鲜红色,且量多,说明有出血可能。可能与引流管移位有关,及时报告医师,调整引流管位置,必要时行经引流管造影检查。若引流量减少原因可能有以下情况。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变金黄色,浑浊度减轻,提示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由于引流后局部炎症的控制,胆管水肿减轻,胆道狭窄改善,胆管部分或完全通畅。引流量骤减或停止,并发右上腹疼痛、发热、排除引流管受压、扭曲,可用少量生理盐水10-30ml冲管后回抽。






